芙蓉文苑
走读大乘山
发布时间:2023-02-17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大乘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为雪峰山余脉,东西绵延数十里,其山势挺拔,直插云霄。我多次前往,每次来大乘山,总是流连忘返。


一千年前,这里是南蛮之地。宋神宗派章惇经略梅山,驯化蛮王,在大乘山建了两座寺院以彰其功,一是“广福寺”,建于大乘山之脚;一是“望云寺”,立于大乘山之巅。宋代有高僧于此开山门,广研大乘佛法,自此香火延绵已逾千年而盛,大乘山成了湘中大乘佛教圣地。


“深谷甚狭,乔木蔽之;梽木盈谷,硅石翠然;水流如柱,皆云烟雨。”这是前人眼里的大乘山。这次去大乘山,恰是绵绵春雨时节,倒是应了前人所描绘的“水流如柱,皆云烟雨”。


进山是蜿蜒曲折的沙石路,路面干净平整。路的左侧是田野,有清涧小溪,汇聚山中泉水,直投资江而去。右侧屋舍俨然,在山凹中更显幽静,有鸡犬之声亦如入桃源之境。山路两旁,树木参差,疏条交映。山谷里满是楠竹,有微风微雨吹拂,摇曳多姿。朝山顶望去,只见山势遽然陡峭,我们高山仰止,一路攀援而上,望峰窥谷,心境竟也稍稍平和。


我在雨雾中寻找爬向山顶的路,沿着雨叩芳草的山间石径迤逦前行,一路两山排闼,路转峰回。石径上满是苔藓,如暗青色的地毯。烟雨,在树影婆娑的林中缭绕,不见奇峰深壑,不见绝壁虬松,仿若在迷离幻境之中。越往高处,雨雾越浓。途中有两处石梯,一处当地人叫龙鳞石阶,石阶上布有凸起的状如鹅蛋的“龙鳞”。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龙爬行至此,龙鳞遗落人间,化作山中石阶。石阶有千步之途,一处是百步通天梯,这是一条虔诚之路,当地人又称是好汉坡。好汉坡百余丈,直抵山梁,如通天梯子。


山势渐高,风挟一丝料峭的春寒。云雾缭绕,微风一吹,可见被烟雨笼罩的山峰。座座山峦从远方静静地逶迤而来,又随雾向远方蜿蜒而去。快到山顶,耳畔有缕缕梵音,轻轻袅袅,仿佛远在天外,又像从山谷间传来,一时竟辨不出它的来处。原来是从庙宇里传来的和尚们木鱼敲击着的念经声。一条绕山径而流的小溪,一路而下,溪水有时如古筝独奏,有时似琴箫合音。乱石裸露着沉默的背脊,看不到飞珠溅玉。我们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已渐入山中。


幽谷、飞瀑、松林,我们未曾谋面,一切都在忽浓忽淡的雾中,只看得见三五米之间的树木和台阶。微风吹拂,树叶哗哗作响,沿石阶轻轻往下翻飘,竹木林立,微雨轻抚,似乎能听见飒飒轻语。林下寒泉淙淙有声,庙宇飞檐,若隐若现,晨钟暮鼓,悠悠响于耳际。山黛天青,雨霁云生,袅袅娜娜,缠绵于山谷山腰间。


山峰上的寺院依山而造,悬于石壁之间,嵌于山峰碧翠之中,居士和尼姑在延续着它的香火。寺门之外,是粗石砌成的石阶,山门彩绘焕然一新,铜钟簇新如初,却也见证着古寺的沧桑,门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山色远云衔树影,鸟音时杂石泉声”,意境、书法、镌刻可谓山中“三绝”。上来的香客,满脸虔诚地烧着香、磕着头。站于寺前,感受着心灵深处的心佛合一,接受大乘佛教的洗礼。古老的寺院,沉默着不能开口,它骨头一般的墙壁还嵌着各种佛像,剥落的肌肤里还浸着以前的雨雪风霜,过去的气息氤氲着找不到出口,时光,终究还是不易察觉地一点点抹去了从前。


烟雨之中的大乘山,是一座充满了灵性的山。我站在山脊上远眺,资水如白练,缓缓流动。我总认为山的险峻只是它的风骨,而不是它的灵魂。山有其骨,而无其韵,那不是一座真正的山。每一次的离开,对这山这水唯一能做的依然是退而眺望。在脚步离开它的时候,做最虔诚的仰望。这是重逢的开始、离别的开始,这是重逢的结束,也是离别的结束。每一次的重逢与离别,是起点,也是终点。


文 | 张强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