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政协委员刘新建出生于衡山县新桥镇群英社区,受“耕读”家训思想的影响,对农民和农村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
爱好起家 获得人生第一桶金
刘新建从小就痴迷机械。他13岁时,父亲买了一台摩托车,一次出行坏在途中,他大胆操作,在路人指点下,竟奇迹般地将摩托车修好,安全骑回了家,得到父亲的称赞。从此,刘新建便是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机械修理。
初中毕业后,刘新建在父亲的提议下去学摩托车修理。不到一年时间,他就精通各类摩托车修理技术。 2000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刘新建在新桥镇开设一家摩托车配件批发中心。
他始终牢记父亲教他的“诚实守信、务实勤奋”的做人准则,加上摩托车修理技术精湛,很快拥有了一大批忠实客户,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7年的时间销售摩托车配件营业额近600万元。
回报桑梓 先富带后富
刘新建在“食为天”公司与员工一道调试榨油机器
刘新建富了,但他并没有忘记生他育他的家乡。他积极投入家乡建设:村里修桥铺路,他主动捐款捐物;村里谁家有困难,他会主动送去帮扶;每当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米面油和慰问金慰问家乡老人。
几年下来,他累计捐款捐物达10多万元。然而,刘新建并不满足这些,他想着:一个人富不算富,一个人有不算有,要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
刘新建认为,新桥镇本是油茶的传统产区,家家户户的堂前屋后都种了油茶树,但并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种植、销售、宣传、品牌建设等方面欠缺,群众又有需求和期盼。
“要建一个最好的食用油加工厂,把家乡的食用油产业搞上去。”刘新建有了新目标。要涉足一个新的行业又谈何容易,厂房搭建、设备购买、工艺流程、安装调试生产等,他都是亲力亲为,从头做起。“钻”,不会的多向同行请教,向专家学习;“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刘新建的务实精神很快得到了县政协,新桥镇党委、政府领导的认可,在他们的帮助下,刘新建在食用油产业站住了脚,开拓了一片天地。
如今,刘新建成立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油茶、油菜的种植,并引导周边的农民进行油茶、油菜种植,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领新桥及周边的油茶产业发展,自有及联营油茶种植400余亩,带动油茶种植1000余亩,联合周边乡镇100余农户及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油茶2000余亩,为衡山农户种植油菜籽托底收购,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的绿色健康;成立了“食为天”公司,年产精品茶油近25吨、菜籽油100余吨;实行线上线下协同商会发展,线下设立了食为天食用油展销中心,在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地设立了配送点,线上公司入驻湖南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乡村振兴馆。
“食为天”公司发展的同时,旗下的合作社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2人,直接和间接带动普通农户务工1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此外,公司还对贫困户送来榨油的山茶籽、油菜籽减半收取加工费。
刘新建所做的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6年,他当选为衡山县工商联常委,2021年担任了衡山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个人表彰。
肩负使命,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2022年,刘新建与社区居支两委干部在新桥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考察了很多地方,后发现群英社区水资源丰富,恰逢长江水系十年禁渔期,淡水鱼供给量减少,适合以发展淡水养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但由于非农化、非粮化等原因不能大面积地开垦鱼塘。
“搞高密度循环养鱼。”刘新建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学习相关养鱼技术,刘新建与社区居支两委干部一道先后8次到湖北、福建、广西、广东等地的养殖场考察学习取经,掌握一套完整的自动清淤循环养殖系统的建设与使用技术。
此后,刘新建马不停蹄地开展对项目的设计规划工作,从厂房选址、图纸设计、用地审批、设备搭建、水体循环设计等。2022年7月在衡山县政协、县委组织部等县直部门的指导下,新桥镇党委、政府和社区居支两委共同努力,由群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共投资350万元成立了衡山创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建设了2000平方米高位池养殖区厂房,改造土塘11口、小型水库1座,共建设20个圆桶精养池,投放鱼苗10多万尾。截止到2023年12月,高密度养鱼项目年销售额达12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0万余元。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刘新建说,带领群众科技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他不断钻研的动力。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赵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