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难忘起点  不忘初心
发布时间:2017-03-31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30年的时光,仿佛眨眼之间就“嗖嗖”过去了。一路走来,我喜爱业余文学创作已超过30年,留下酸甜苦辣,也留下浅浅足迹。事物总是充满矛盾的,有记忆,便有遗忘,时光磨去了我的诸多记忆,但一些节点上的人和事以及30年来内心深处的牵挂、期许,却总是那般心旌摇荡,令人难以忘怀。

  大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爱上了写作,当时我还在资水河畔的一所高中求学,学习任务繁重,内心的文学之火却烧得旺盛,只要心灵生发感触,我就将它们记录下来。写到一定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向报刊投稿,投了许多次,但一篇也没有发表,收到的全是编辑的退稿便笺。

  从高中到大学,我就这样笔耕不辍,屡败屡战,坚信总有一天我的文章会印上报刊,变成铅字。而这一天,我终于在1990年6月8日等到了。湘声报的前身湖南政协报“楚天”副刊刊发了我的散文处女作《父亲的扁担》,刊登拙文的责任编辑是刘鸿伏。多年来的执着一朝见到了成效,湘声报无疑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与提携,也给多少有些精神疲惫的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我增添了坚持的信心和勇气。从此,写作几乎占据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

  30年来,湘声报不仅将蹒跚学步的我扶上马,还将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粗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剪报,仅近几年“芙蓉”副刊就刊发了我二三十篇作品,我将它们收进了个人散文集《遥望唐家观》和《行走有痕》,现都已正式出版。时常敝帚自珍般地翻阅自己的集子,我感恩湘声报,感恩那些对工作无比敬业的责任编辑,是他们给了我登台亮相的机会。他们没有嫌弃我文笔的稚嫩,有的是对一位基层作者的厚爱与关怀。遇见湘声报,我很幸运,虽然文学创作没有成为我的职业,但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文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担任过十年的县政协委员、常委,不论是当委员,还是当读者,30年来,我见证了湘声报的成长壮大,它从小报到大报,从每周对开4个版到12个版,信息量越来越大,可读性越来越强。尤其值得点赞的是,不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也不论报纸如何改版,湘声报始终保留着如心灵净土般的文学副刊,还有“沧桑 钩沉”这类文化味极浓的版面,彰显着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搞文学创作的人都清楚,一份报纸能如此坚守,实在是难能可贵,它也许损失了许多经济效益,却赢得了读者的尊敬与青睐。基层的广大作者也因此多了一片耕耘的沃土,并以此滋养心中的那份期盼。衷心祝愿湘声报越办越好,让更多的读者和作者从中受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