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李瑞坤忆母亲 | “对谁都是笑言笑语的和善”
发布时间:2017-03-31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又逢清明节,我格外思念母亲,她去世已有20个年头。除了每年清明节扫墓外,平时我回到老家,仍会到她的坟头,或清理周围杂草,或在墓碑旁安静地坐一会儿,如同她在世时一样话家常。

  母亲一生生有11个孩子,最终成活长大的有6人。1996年她80岁去世时,已是四代同堂。今年,我的老父亲李富春是103岁高龄,精神依然矍铄,思维敏捷,每每谈及母亲,他饱经风霜的眼角总闪着泪光。

  一生勤俭、善良、仁爱的母亲,对子女要求却极为严格。她的言传身教,给后人带来深远影响。

  

  李瑞坤

  省政协委员

  学海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

 “对谁都是笑言笑语的和善”


  心地善良乐助人


  我的母亲虽然读书不多,但十分重视对儿女的教育,她常说“定政策的人都是念过书的人,要想有出息,还得多读点书”。我们兄妹六人虽都出生在农村,但学历都不低,这也得益于母亲常教导我们“字要上得墙,话要上得堂”。

  上世纪60年代,农村实行大集体。有一次,我和哥哥在公家的山头砍了一捆柴,母亲知道后,随手就拾起一根大木棒追着我们兄弟俩打,边打边说“绝不能拿公家的东西”。现在,我也是如此教育小孩,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想要也不能拿。

  母亲心地十分善良。在上世纪的饥荒年代,经常有人来村子里讨饭或挑担叫卖,天黑了就宿在田埂边,或是人家的屋檐下。母亲见状,总会把他们叫到家里来,不但让他们吃饱,还让他们在家里睡下。

  她一辈子不曾跟乡邻有过矛盾,也从未与人发生过仇怨,对谁都是笑言笑语。对需要帮助的人,她从来都是主动关心,有求必应。以前,村子里有一个孤寡老人,每当过年过节,母亲都会把她叫到家里来吃饭,或给她送去粮食、衣物。即使自家人都不够吃,也仍会留一份给老人。后来老人临终前,紧紧地抓着母亲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心里充满了无尽感激。

  李瑞坤母亲李玉春(中)。李瑞坤母亲13岁出嫁做童养媳,娘家姓谈,没有名字。因为其父亲叫李富春,后来他的母亲便取名李玉春。


  知足常乐不忘本


  我老家在宁乡坝塘乡下,年少时家境贫苦。为全家十来口人的生计,父亲从宁乡贩猪仔,担往南阳卖掉,又从南阳收购棉花回宁乡卖,来回两趟买卖父亲要走上十来天。由于父亲经常外出,照顾儿女、做家务、田间地头的农活,大都落在了母亲身上,但她从无怨言,而是尽心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随着我们兄妹几个先后都参加工作,家庭逐渐殷实起来。母亲说,富裕不忘本,施恩不图报,要多做善事。我一直记着她的话。这些年,我为村里修路搭桥建水塔,尽心让乡亲们生活更好一些。而作为省政协委员,我积极参加省政协“三个一”扶贫活动,只为帮助更多贫困的人。

  知足常乐,也是母亲教给我的处世之道。我曾想把老家的房子翻修,被母亲制止了。她说,屋子不必太奢华,住得舒服就好。直到现在,虽然后辈们奋发向上,大都成为有用之才,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我们家仍是村上最朴实平凡的家庭。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脸上始终保持着慈祥满足的笑容。每当我感到疲惫或心情波动时,总会想起母亲和善的面容,慢慢的,心静了,又充满了力量与信心。


  尊老爱幼辈辈传


  一直以来,我对母亲都充满了感激,生养教导之恩外,她的言传身教给后辈们留下了尊老爱幼的好家风,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永久财富。

  2014年,我父亲100岁寿诞后,我们沿着家门口的一条水泥路,以父母亲言传身教的朴实美德,融合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制作了“百米寿墙”。晚辈们回家,都会沿着寿墙慢慢细读,家风就这样代代相传。

  作为子女,对老人孝顺,是第一位的。多年前,我当兵的哥哥在部队稳定下来,允许接家属到部队探亲。当所有人都觉得他会接自己的妻子过去时,最后接到军营的却是我母亲。

  父母亲上年纪以后,为了不让他们感到孤独,一有时间我们就会带着妻儿回老家看望。进门第一件事,走到他们身边,拉着他们的手喊一声,告诉他们儿孙们回来了。离开时,一样会握握他们的手说要走了。这时候,母亲总会走出院子,目送我们远去。

  母亲时常告诫我们,夫妻、妯娌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包容;人和,家和,事必和。我家虽是大家族,但亲人之间都很和睦,往来频繁,十分注重亲情。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有加,谁家有事,都会义无反顾出力帮忙。

  母亲在世时,她与3个儿媳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她对待媳妇就跟自己女儿一样,甚至更用心。而媳妇们对婆婆也都是轻言细语,十分尊重。

  尊老敬老,在我们家是自然而然地传承。2016年春节,102岁的老父亲生病了,我们子女成立亲人陪护小组,每天有一位晚辈陪伴照顾老人,并且要求用心用情服侍,万事遂老人家心愿。

  母亲去世时平静安详,没受太多病痛折磨。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老寿星父亲能舒适满足地度过每一天。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