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
江豚“一家三口”组团游湘江,回归的鱼儿还有这些
发布时间:2023-02-15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南政协新闻网


近日,湘江长沙望城段发现3头长江江豚身影。据了解,自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湘江长沙段已连续3年观测到江豚身影,这表明湘江长沙段渔业资源丰富、水域环境持续向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成效初显。


图片

△近日,长沙望城蔡家洲水域,3头江豚在湘江畅游。


在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唐承丽作了《巩固十年禁渔成效 助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会发言。大会发言提到,2022年,洞庭湖(含长江湖南段)水域监测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禁渔成效可喜。同时,建议进一步巩固宣传好十年禁渔成效,助力“一江一湖四水”人水和谐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家三口”远道而来

湘江长沙段首次观测到成群江豚


1月31日,在湘江长沙望城段蔡家洲附近水域,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欢跃于江面,引发周旁观测者们的一阵惊呼。“3头!这是‘一家三口’组团过来了!”


据悉,此前湖南只在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监测到江豚的身影,尤其在长江城陵矶洞庭湖湖口水域,江豚分布较为集中。而此次发现江豚的湘江水域,距离城陵矶约146公里。


“这3头江豚应该是从洞庭湖游过来的。”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部部长奉佳告诉记者,自2021年以来,这已是在湘江长沙望城段连续3年观测到江豚出现,但成群出现还是首次。


奉佳介绍,相比前2年,此次观测有3方面的变化——一是江豚出现在了更上游的位置;二是同时观测到的数量比此前要多;三是它们停留在同一片水域的时间比以前要长。


“前2年观测到时,还没来得及好好拍照,它们就消失不见了。这次,它们接连2天长时间出现在这里,让我们也能够更好地观测并留下影像资料。”奉佳说。


图片

△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段,江豚在水中嬉戏。


在省农业厅渔政渔业管理处处长李辉看来,此次江豚再现望城,是湘江长沙段渔业资源丰富、水域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标志。


“江豚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特别高,江豚们从洞庭湖水域,一步步往湘江上游走,也说明湘江长沙段水质更清澈,鱼类资源变多,饵料生物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更加适宜‘水中大熊猫’生活。”李辉说。


多年不见的珍稀鱼类回来了

湖南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2021年7月,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南县茅草街水域“南洞庭湖草龟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监测到2尾鳤鱼。距上次在洞庭湖监测到鳤鱼,已相隔了20年。


2022年,省政协开展了“一江一湖四水‘十年禁渔’民主监督”活动,在调研踏察中了解到,洞庭湖 (含长江湖南段)水域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 2018 年增加了近 30 种;江豚分布区域由东洞庭湖扩展到了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水域,出现频次明显增加。


2022年立冬以来,洞庭湖先后监测到长江鲟、鳤鱼、日本鳗鲡等多年不见的鱼类,让人们看到禁渔的可喜成效。


李辉介绍,长江实施“十年禁渔”以来,湖南水生生物资源呈现几个方面的可喜变化——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监测到的频次和数量增加;青草鲢鳙鲤鲫鳊鲇等区域性代表物种在渔获物中的比例增加。


作为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重要河流,湘江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江豚“远道而来”,成群造访湘江长沙段,属实罕见,也验证了近年来长沙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图片

△2022年11月,浏阳河发现的稀有物种大鳍鳠。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发现湘江流域长沙段(湘江干流、浏阳河、捞刀河)监测到保护对象细鳞鲴、花䱻、青鱼、草鱼、鲢、鳙等区域代表物种恢复效果明显,资源趋于向好。“去年我们在长沙水域监测中,不仅监测到浏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花䱻和黄尾鲴。同时还在浏阳河东岸垸监测到大鳍鳠等稀有物种。”奉佳说。


奉佳介绍,2022年以来,湘江流域长沙段共监测到鱼类(66 种)、豚类(1 种)等 67 种,单次监测到鱼类种类较禁渔前显著增长,物种多样性逐步回升。


此外,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调查鱼类资源的同时,还会对水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进行全面的监测评估,同时,监测保护鱼类、濒危鱼类、外来入侵物种等。


奉佳还告诉记者,去年4月至5月,在底栖生物调查中,除了常见种类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等种类,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背瘤丽蚌,以及橄榄蛏蚌等少见物种。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