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春谒富厚堂
发布时间:2023-06-02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富厚堂,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故居,位于双峰县荷叶镇。民国时期,双峰曾隶属湘乡县,故有人说曾国藩是湘乡人士,亦不为过。


富厚堂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省内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民居之一。富厚堂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整个建筑由半月塘、门楼、前后进主楼、求阙馆、归朴斋、艺芳馆及咸丰七年曾国藩在家亲自修建的思云馆等组成,布局疏朗,朴实庄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座乡间侯府”。


曾国藩素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的日记中写道:“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七千串之多。”这是“富厚堂”名字的最早记载。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在《我的家世》中诠释取名由来时说:“我家世居湘乡荷塘乡,地名富圫,我们的住宅,名富厚堂,据说是惠敏公照《汉书·功臣表》中,关于列侯记有‘富厚如之’之语,故以富厚二字为堂名。”曾国藩拜相封侯,取“富厚”之意名其堂,即示意自己所盖的是“侯府”之宅,大门前悬挂有“毅勇侯第”金字匾。


我绕过荷叶塘,迈进西宅门,踏着麻石板,来到正门前,发现“毅勇侯第”匾不是悬梁横挂,竟以非常倾斜的角度成竖排悬挂着,仿佛要压到游人的头顶上,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


跨过正门槛,映入眼帘的是非常开阔的草坪,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拾阶而上,“富厚堂”三字牌匾赫然在目,字体工整稳重,点撇勾捺功底了得。据说,这是后人从曾国藩日记中选取三字手书拼凑而成,但我觉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特别是厚字左边那一撇,像一个粗壮的辣椒。湘人嗜辣,这是否寓意着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吃了辣椒后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呢?


进入堂内,“太子太保”“勋高柱石”“笃亲锡祜”“忠厚培心”等一块块古香古色、字体端正的牌匾高悬着,似乎在向游客传递着这座宅院主人学富五车、博闻强识以及战绩显赫的信息,诉说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封建没落朝代,一个乡间绅士通过努力成为湘军统帅被朝廷重用的奋斗历程。飞檐翘角,雕花木窗,太师座椅,藏书阁楼,目之所及,全然古朴装饰。还有马厩、老井、厨房,以及天井里的水缸、台阶上的青苔,空气中流淌着的晚清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穿越时空。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容矍铄的长褂绅士手捧着线装书,秉烛夜读,时而奋笔疾书,时而蹙额思索。他的思绪,他的视野,他的灵魂,早已飞出了这个湘中小山村,他满身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一辈子的为国之心、勤政为民,山川可鉴。


毫无疑问,曾国藩是偶像级的历史人物,但没有人一出身就出类拔萃。曾国藩小时候天资禀赋并不优秀,他曾经说过:“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曾国藩曾痛下决心,相信勤能补拙,他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成功了。正如曾国藩所言:“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八个字是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家训。他认为,无论盛世还是乱世,家境贫寒还是富裕,只要守住这八字,就不失为受人尊敬的人家。曾氏家训确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家族后辈,以及当地的父老乡亲。


我信步来到富厚堂一隅——无慢室,这里的“慢”非快慢之意。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着怠慢之气,真切中膏肓也。”曾国藩力戒怠慢,故用“无慢”一词作书斋名。同治十一年,其次子曾纪泽将“无慢室”蓝底金字木匾悬挂于书房上端,时刻警醒着后人自省、自警、自戒、自立,不怠慢、不傲慢、不自满。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曾国藩(谥号文正)的评价。其实,毛主席小时候曾到湘乡东山高小读书,离曾国藩家不太远,从小就听着曾国藩的故事长大。曾国藩治学为人、带兵做事、耕读家风,以及“打落牙齿和血吞”的骡子性格,令人敬佩。


步出富厚堂,我深呼吸了一口从荷塘飘过来的新鲜空气。柳芽吐绿,游人如织,好一幅乡村美景画,而我试图读懂曾国藩的家世家教家风,实乃不自量力,赘文以记之。


文 | 刘佳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