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我与2023丨蔡菁菁:这一年我的视野更为广阔
发布时间:2023-12-28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临近岁末,我们走近一群政协委员,听他们讲述在本职岗位和委员岗位履职尽责的故事,记录下他们这一年的收获和感悟。这一个个故事,既是一段段人生经历,也是一个个生动缩影,为即将过去的2023留下你我的精彩。

  ——编者

讲述:蔡菁菁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图片

政协融媒记者付栎摄


回想2023年,我感觉自己时刻在奋斗。自从学医以来,我的字典里便没有“躺平”,似乎永远在病房和实验室之间穿梭。但当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我也“爱觉不累”了。


2023年对我来说最特别的是第一年担任政协委员,很新鲜,也很有压力。我参与了很多履职活动,当常年埋首于医学的我,走近那些以往不曾触及的领域或群体,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01

发现的过程更有吸引力 

 

图片


12月9日,我到南京参加了202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我的团队项目《血管重构的免疫机制与靶点研究》获得了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登台领奖那一刻,我心想,多年的努力算是有了一个阶段性总结。


全球心血管疾病每年导致1800多万人死亡,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血管重构是90%以上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我们对此已经研究了多年,发现了系列潜在的药物干预靶标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为血管重构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其实获奖本身并不会让我特别激动,对我来说,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有吸引力和获得感。获奖只是把工作总结成一个体系让别人了解,并得到认可,但真正的成就感还是在一篇篇论文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中。


图片


今年8月,我所在的团队公布了《湖南省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2020)》,这是湖南省首个结合文献和监测数据编撰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报告。我们发现,湖南心脑血管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呈现上升趋势并高于全国水平,而且湖南的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较高,应重点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全省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在医学院上学期间,我就对科研很感兴趣。毕业后的很多年间,我都是白天在门诊或病房,晚上在实验室。大概4年前开始,我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集中精力做科研。因为我发现临床上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就算每天看门诊,我能帮助的病人还是有限。但如果在科研上能有一些重要突破和发现,特别是当理论被应用到临床实践,就能产生群体效应,让很多病人受益。

 

02

当委员后对社会关注面更宽


洞庭湖岸边,绵延一两公里都是渔民们晒的鱼干,一盘盘整齐排列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是我2023年难以忘怀的一幅画面。


今年10月,我跟随民建中央卫生健康医药委到岳阳市君山区参与“关爱退捕渔民 共筑健康防线”义诊活动,看到湖边的鱼干“方阵”,大家兴奋地纷纷下车拍照。一路上我们在思考,作为医卫界别的民建会员和政协委员,如何参与民建中央对口湖南开展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最终,我们决定将关注点放在长江流域的抗生素污染方面,并就此做了相关调研和数据收集。


对社会的关注面更为宽广,是我担任省政协委员以来最深刻的感受。通过调研接触到社会各方面,让我有了更多思考。我参与了多场委员工作室进社区活动,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知识以及研究成果传递到群众中去,让他们获益。


图片


下基层进行科普宣传我并不陌生,硕士期间我就参与了国家“十二五”高血压慢病防控终端计划。十几年过去,我觉得居民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待大幅度改进。很多人说我吃饱穿暖就行了,没有条件去保养身体,血压高、血糖高的只要没有症状都无所谓,往往等到症状很明显了才会吃药,或者状态好就不吃,状态不好偶尔吃一粒药。每当这时,我都只能无奈地一遍遍告诉他们:如果管好血糖、血压,减少了你中风、心梗的风险,其实是降低了你将来的医疗负担。


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慢病防控十分重要,但究竟如何才能深入人心,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3年省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推动基层慢病治疗及健康管理能力的提案,得到了省卫健委的支持。今年我们在长沙咸嘉湖和梅溪湖社区开展试点,把相关病人纳入到数字化线上管理体系,对他们进行分级管理。


能在本职岗位和政协平台都发挥所长,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让我觉得很幸运。在接下来的2024年,那就继续奋斗下去吧。


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