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协
总书记走进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怎样的故事?常德河街新生:一群政协人的持续助推
发布时间:2024-03-22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3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考察调研,他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这是一条位于常德穿紫河东段的老街,历史上是繁荣兴盛的大码头。2016年,常德市复原老河街风貌,打造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体的古街,唤醒了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乡愁。


常德河街的保护和发展,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背后离不开常德政协人的积极建言与作为。


复原河街  唤醒城市记忆


常德河街原长约2公里,由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以下简称“三街”)组成,曾经商铺林立、商贾云集,见证了常德这座城市的荣光与底蕴。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码头文化逐渐衰退,河街也变得破败,隐退到历史的深处。


时代变迁中,河街作为当地独特的历史遗存,牵动着人们的乡愁,也期盼着它的回归——“常德河街还能回来吗?”


带着百姓的呼声,在深入调研基础上,2014年1月,常德市政协委员徐芳明向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复原清末民初常德沿河古街场景,打造文化旅游亮点的提案》。该提案被常德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


“复原常德河街的提案,提得好、提得准,契合了常德文化名城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和美丽经济发展。”提案得到了时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从市政协委员的建议,再到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的督办,重建常德河街被提上议事日程。但以何种面貌恢复,当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为此,常德市政协多次召开座谈会,就常德河街建设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


同年7月3日,常德市政府在市政协机关召开常德河街规划设计方案座谈会,与会的市政协委员、常德河街文化研究团队、河街老居民、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规划设计部门的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常德市政协还组建资料查阅组和口述采访组,先后走访曾在“三街”生活过的100多位老人,整理形成60多篇口述文稿,面向全国多地征集各种史料200多万字;编辑出版了《常德河街》一书,从不同角度真实反映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常德“三街”风情,为常德河街项目建设提供了鲜活素材。


此后,常德市委宣传部、市城市办、市规划局、市住建局等单位充分吸纳和运用政协履职成果,积极开展项目论证、规划编制,推进常德河街建设的各项工作。


持续建言 打造文化名片


深入调研、收集史料、建言献策……常德市政协围绕常德河街开展的一系列履职活动,有力推动了常德河街工程项目迅速上马。


2015年1月,常德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常德河街项目启动开工。


项目虽已上马,但常德市政协的履职并没有止步。在常德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戴奇林委员建议在常德河街建设中加入“春申君府第”“刘禹锡故居”“沈从文客栈”等历史文化元素,提高常德河街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份大会发言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也引起与会市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共鸣。


当年6月11日,常德市发改委作出《关于常德市穿紫河特色商业街——常德河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该项目估算总投资13.2亿元。


2016年10月1日,经过一年多时间施工建设,常德河街正式开街。建成的常德河街总用地面积约13.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78万平方米,以古城常德的“三街”为原型。


此后,吴军、杨亚菲等委员又提交了《关于为河街注入更多常德元素的提案》《关于创新工作思路激活常德河街旅游潜力的提案》等,持续为常德河街的保护与发展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


如今,常德河街展现出迷人的风采。走进古街,只见干净整洁的麻石路两旁,戏院、会馆、茶楼、客栈遍布;古色古香的戏台上,常德丝弦、汉剧高腔、澧洲花鼓等民间曲艺轮番上演;热闹非凡的南门码头上,有的拉纤,有的卸货,带游客穿越到久远的年代……


一条老街,连通古今,让游客回味无穷,也在这里真切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精彩融合。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通讯员 何加贝 罗钧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