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朱德回忆母亲
发布时间:2024-04-19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氏在四川仪陇逝世,享年86岁。朱德悲痛之余,写下《母亲的回忆》一文,于4月5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后被选进《朱德选集》及现在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改名为《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在此文中的感情非常丰富,其中他对母亲的理解与敬佩,尤为令人赞叹。这其实也是朱德自小以来就令人刮目相看之处,而且此文对于当今许多父母和家庭所面对的一些困扰,即父母如何才能令孩子欣赏和敬佩,家庭如何才能形成理解与被理解的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在此文中,朱德最突出的情感表现,是他很能理解母亲的劳动。虽然他当时还只有四五岁,正在读私塾,但他看见母亲汗流浃背地在灶台上烧饭,看见母亲整日在地里劳动,便会情不自禁地“悄悄”放下书,参与到家庭的劳动中去。“悄悄”一词,正是朱德理解母亲的劳动之后同情心的细微体现。


当然,一个孩子,能这样深切地理解自己母亲的劳动,如果不是母亲日常的思想行为在孩子心头有足够大的积极影响,是不可能达成这样的现实的。


能否理解一个人,家庭氛围很重要。朱德家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大人被老祖母安排着不停地劳动,即便小孩,也需在读书之余砍柴、割草、放牛。家庭共同劳动的氛围,不但能够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而且也很有利于孩子形成对劳动的行为及对劳动的人的理解。


敬佩苦难中的母亲,也是朱德隐含在此文中的一种情愫。


朱德非常敬佩母亲的聪明能干。如他所说,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如朱德所说,全家起得最早的是母亲,干活干得多的也是母亲。她既要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挑粪。


在朱德的陈述中,虽然一家人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但是经母亲的心灵手巧,把菜籽油放在饭里做调料,却能让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朱德一家人穿的衣服,也是朱德母亲先纺出线,再请一个会讲太平军故事的老织匠织成布,染上颜色。这样制成的“家织布”,好几个孩子接替穿也穿不烂。由此看来,在朱德的笔下,母亲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巧媳妇”形象。


更令朱德动容的是,母亲一生任劳任怨,从未打骂过孩子,也没同任何人吵过架。朱德自家的日子已过得非常勉强,可是朱德母亲还能接济比自家更穷的人。这种思想与行为,除了朱德母亲的天性之外,可能与她出生于卖艺人家也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中,卖艺人的身份和地位都非常低下,他们比一般人家似乎更能体会到世态的炎凉,因此,也更能同情比自己还苦的百姓。


总之,《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饱含着朱德对母亲一生辛勤劳动与为人处世态度的真切怀念之情。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朱德对母亲言行上的强烈共鸣及母子俩各自的优秀品质,也都是我们当下许多家庭中的父母与孩子有待细细体悟的地方。


文 | 张小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