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2:30,省政协“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第二次大会召开。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在现场或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围绕“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题建言献策。现摘录发言内容(以发言先后为序)。
刘事青
省政协常委,省委统战部副部长
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纾困民营企业 促进稳岗就业
民营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就稳,就业民生就稳。建议: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定一批。尤其是作为大型制造业企业,涉及产业链、供应链较长,需通过强帮扶、保要素、防风险等举措稳增长,从而带动和稳住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大量中小微市场主体,这样稳定一批企业,保住一批就业。
通过纾困帮扶救活一批。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到位率,让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免申即享,救活一批企业,保住一批就业。
通过招引项目培植一批。积极发挥异地湖南商会在湘商回归中的作用,促进一批省外湘商企业回迁、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拓展一批增量,创造一批就业。
通过保重点群体兜底一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人群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再造一批就业岗位。
陈赤平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主委
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
多措并举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增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建议:
政府统筹协调,促进多元就业。强化政府激励,全方位多渠道开源拓岗;加大政策和舆论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根据毕业生求职高峰,调整政策性岗位选拔的时间节点,提高选拔就业效率。
搭建多方平台,畅通就业创业渠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产教融合平台、就业帮扶平台,打通“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提前为毕业生锁定就业岗位。
加强多方服务,力促帮扶政策落实落地。各级人社部门对各类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归集梳理并提供咨询,帮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获得相应的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正确引导“转变就业观念”的社会舆论,营造积极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欧旭理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体会到,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就业态度、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建议:
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加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教育大学生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鼓励“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
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政府出台基于国家需要的就业补偿政策,以政策红利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由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创业。
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探索高职院校“招生即招工”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开展对接产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李定珍
省政协常委、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解决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建议:
深化招生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招得来”问题。可增加校企合作订单班招生计划,允许高职院校购买企业服务。
深化人才培养条件改革,解决“教得好”问题。面向院校、企业、社会认证一批“岗位培训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水平层次参差不齐、授课质量无保障的问题。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用得上”问题。建立以本专高职院校为龙头,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职业培训中心为支撑,“政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深化本地人才培养改革,解决“留得住”问题。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的政策配套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定向招生、分类培养、定向分配。
蒋志南
省政协常委、邵阳市政协副主席
民建邵阳市委会主委、邵阳市科技局局长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做大就业“蓄水池”
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而言,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储备与大城市相比不占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许是其促进就业的更佳选择。建议:
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适当放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申请条件,在税收、生产经营审批和融资等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运用就业奖励、劳动成本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工具,对吸纳就业人数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激励。
引导和鼓励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提供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增加员工工资创造条件。
强化就业服务,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信息平台,解决企业与求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供需双方共享;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刘霞
省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兼湖南省分公司总经理
加强保险保障
为灵活就业人员“遮风挡雨”
为促进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推进共同富裕,有必要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保障,为他们“遮风挡雨”。建议:
结合省情,完善社保制度。加快推进取消参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并统一标准,逐步将失业保险纳入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范畴。
整体规划,优化参保政策。鼓励用工主体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丰富社保缴费档次,建立减征和缓缴机制。
强化组织,丰富权益保障。充分发挥工会力量,建立和完善在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大框架下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体系。
加强宣传,提高保障意识。积极利用新媒体讲清相关法规政策,使政策更加清晰易懂。制定社保兜底举措、建立“断保”保障机制、实现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等。
罗可大
省政协委员、开源·浏阳河湖湘文化集团董事长
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
让农民共同富裕,关键是让他们有事做,有工作,有收入。建议:
对农村农民“家门口”的就业,政府要更加重视,将其纳入“就业优先”战略之中,出台相应办法和措施。政府组织、支持更多的重点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等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全产业链”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
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对农民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达到“产学研”结合目的,帮助“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支持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合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才能在“产业链”上有事做、有收入、有保障,实现共同富裕。
北冰
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提质新就业形态 打造新就业增长点
新就业形态以就业人数规模大、服务类型多样化、渗透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成为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亮点。建议:
完善顶层设计,打造新就业形态承载力。结合省“十四五”产业发展目标,全面布局科技产业,为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规范平台经济,激发新就业形态发展源动力。持续深化平台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就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互联网+就业服务”新体系,构建满足新就业形态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服务体系。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新就业形态职业形象。加快构建灵活用工群体职业培训体系,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社会各界以包容、宽松、扶持的态度支持企业灵活用工、发展各类共享就业保障平台等提升新就业形态人员的社会美誉度。
欧阳斌
省政协委员、张家界市政协主席
推进旅游业快速复苏 实现稳岗就业
为更好推动旅游业复苏,促进稳岗就业,根据张家界实际情况,结合全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建议:
做大做强旅游龙头。支持张家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开好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并做好成果转化,深度挖掘湖湘文化特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对特别困难的旅游企业,出台新的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居民出游,深入开展“湖南人游湖南”活动。
推进区域旅游联动。鼓励和引导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营销联动、管理联动、服务联动、疫情防控等多方联动,鼓励“旅游+文化+体育”综合发展,下活湖南旅游“大棋”。
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和“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引导高校为湖南旅游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彭继球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加强统计调查监测 当好就业决策“参谋”
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持续存在,加强就业统计调查监测,为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就业走势、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当好参谋助手具有重大意义。建议: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统计调查,各部门要深化协作配合,形成联动合力。
强化调查指导。选优配强现场调查员,确保数据质量,加强现场核查,确保数据精准,将新就业形式与新就业种类纳入统计、纳入政策服务对象、纳入网管办管理。
强化业务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调查员和数据审核员的能力,打造业务精湛调查队伍。
强化预判预警。加强就业大数据库建设,提升大数据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为提高宏观调控科学性、有效性提供统计监测服务保障。
文字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图片拍摄 | 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