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助力长沙构建更智慧急救网络体系,“救命神器”广布 “救在身边”织网
发布时间:2023-12-22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锚定7453 服务中心大局-微信.jpg


近日,在长沙火车南站,一名53岁的旅客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危急关头,正在车站候车的多名医生赶到现场,长沙铁路公安民警也迅速取来车站新近配备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接力抢救,最终成功挽救了旅客的生命。


今年以来,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在长沙公共场所多次发挥作用,目前长沙橘子洲景区、岳麓山、湖南博物院等重点景点、场馆,高铁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和重点公共场所基本实现AED全覆盖。


长沙AED的普及推广与省市政协委员的持续呼吁息息相关。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委员多次提交关于提升公众现场救护水平的提案,其中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并培训工作人员操作是委员建言的重要内容。


湖南政协新闻网

11月1日,一场以急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长沙橘子洲举办,面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  受访者供图


省市政协委员持续建言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天约2800人,每分钟约2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对于在医院外心跳骤停的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前,第一目击者若能在1分钟内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3分钟至5分钟内使用AED进行除颤,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因其使用简单、有效、便携,公众接受简单培训即可使用,被称为“救命神器”。2020年,来自医卫界的彭道泉等数十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关于提升公众现场救护与基层医疗急救水平的建议》。


提案重点介绍了公共场所配备AED、急救包或急救箱、颈托、新型器材和辅助工具的组合套包等必要急救器具的重要性,呼吁在重要场所,如学校、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馆等配置AED及相关应急设备,并根据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分布距离等影响因素,按照救助者能够在3分钟至5分钟内获取AED并赶到患者身边的原则,配备AED及相关应急设备。


同年,长沙市政协委员欧阳侨也提交了《关于完善长沙市公共急救体系提升急救能力的提案》,建议合理配备布点AED,同时健全培训机制,普及急救知识。


作为提案办理单位,长沙市卫健委回复称,市120急救中心正申请项目经费用于购置AED,将按比例投放至人员密集、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场所,并将AED投放项目纳入长沙市院前急救发展规划中。同时,将规范开展急救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园区、进景区等“六进”活动。


如今,省市政协委员关于AED的建议在长沙已成为现实。


加快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


不久前,长沙洋湖湿地公园发生了惊险一幕:33岁的冯先生在踢足球时突然倒地,没有呼吸和脉搏。现场一名医生初步判断是心脏骤停,立即对其实施人工心肺复苏。与此同时,另一名医生迅速从公园客服中心取来AED,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今年,在长沙通过AED救治的患者多达几十例。


省政协委员、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激扬介绍,AED与传统除颤设备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电击来使心脏恢复正常心率,设备带有语音提示和屏幕动画操作提示,完善的自动化流程让它有了“傻瓜式操作”的特点。但要注意的是,当发现患者已经丧失意识,先要请人拨打120并取来AED,经过判断,若确认患者没有了脉搏、呼吸,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当AED到达后,使用AED进行救治。AED使用时还有9大注意事项,例如,不能在水中或金属等导电物体表面使用;要确保电极片与皮肤贴合紧密,粘贴电极片时应避开皮肤下的硬块;AED放电时,确保任何人没有接触到患者等。


为了提高AED配置普及率,长沙市县两级卫生健康、红十字等部门加强联动,采取“政府购置+社会参与+公益捐赠”模式,加快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同时建设了AED网点平台。长沙市民可以关注“长沙120”微信公众号,通过“微网站”界面进入,就可看到全市AED分布地图,并可一键导航至附近的AED网点获取使用,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今年,长沙还采取线下与线上、培训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分层分级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分步有序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第一目击者8万余人,普及培训90余万人次。计划到2024年底,标准化培训基地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全力构建智慧急救网络体系


除了AED配备齐全和相关培训工作,长沙市卫健委还全力构建智慧急救网络体系。


2023长沙马拉松比赛期间,除了赛场上每个医疗点和救护车组标准化配备急救药品、医疗耗材、通讯工具、AED等30余种保障物资外,工作人员还在120指挥中心通过重大赛事活动保障平台实时连线现场通讯指挥车,查看医疗保障实时画面,运用5G智慧化调度系统开展协同指挥,科学调度赛道急救资源。


“今年中心全面升级调度平台,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增可视化展示平台,并对全市范围内的救护车进行5G智能改造,每一名调度员面前的电脑显示屏上可实时定位每一台院前急救车的具体位置。”长沙市120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调度员录入急救地址后,系统会根据距离远近显示待派车辆的智能排序,调度员、机器人便会给出车司机、医护人员自动拨号派单。


为了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服务水平,长沙同步推进现场救援、院前急救和后续治疗各环节建设,全面强化专业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水平,初步建成覆盖市、县、乡(镇)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


同时,打造了“1030急救圈”,全市设置83个急救站点。针对农村地区急救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的短板,今年计划在长沙县黄兴镇、黄花镇,望城区丁字湾街道,浏阳市文家市镇、柏加镇,宁乡市巷子口镇分别增设一个急救站点,有效缩短急救服务半径,实现救护车城区10分钟内到达、乡村30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


“要让大家走在长沙很安心,通过一张网、一条链、一个键实现急救在身边。”刘激扬表示,下一步,要朝着培训500万人的目标,实现人人都学急救,个个都会应急,实现AED一键定位,精准导航。通过专业队伍和公共急救实现自救、互救,朝着大体系、大网络、大培训、大队伍的高质量救护体系建设迈进,守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  通讯员 许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