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协
常德市政协助力城市水环境系统治理,做好水文章  守护水生态
发布时间:2024-04-26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常德市年均降水量超1360毫米,江、河、渠纵横交错,湖、塘、池星罗棋布,具有典型的南方丰水城市特征。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常德河街,在穿紫河畔详细了解老城街道修复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在3月20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


殷殷嘱托鼓舞人心。近年来,常德市城区穿紫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既是常德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凝聚着常德市各级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和助力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成效。


助推水环境综合治理


据统计,常德市各级政协委员持续关注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提案300多件,有效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实践。2012年,常德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科学规划建设穿紫河的提案》,建议对穿紫河水系进行合理规划治理。2013年,市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深入推进穿紫河水系整治开发的提案》,建议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水体治理当中,推动相关部门对河底进行清淤,并加快沿河两岸生活垃圾集中处理。2014年,针对生态环境逐步向好的穿紫河,委员们聚焦生态经济发展,提出了《关于把穿紫河打造成风光带加经济走廊的提案》,建议完善滨水空间设计。


委员们的建言得到常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建议被吸纳进城市水系连通工程规划,促推启动了“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常德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6年穿紫河全面完成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治久清等方面的系统整治,构建出良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穿紫河流域的水生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助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


为了让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实现最大价值,2014年,常德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复原清末民初常德沿河古街场景,打造文化旅游亮点的提案》,提出在治理后的穿紫河畔复原重建历史上繁荣兴盛的大码头,将“治水”与“用水”科学结合,建设滨水街区,打造专属于常德人民的水文化。该提案被常德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多次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并组建资料查阅组和口述采访组,整理形成60多篇口述文稿,征集到全国各地史料200多万字,编辑出版《常德河街》一书,从不同角度真实反映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常德河街风情,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鲜活素材。


2017年1月,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常德河街正式开街。建成后的常德河街拥有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三大核心街区,占地面积约13.14万平方米,再现了沈从文笔下“湘西大码头”的繁荣景象。这一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地标,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常德水文化、水历史和水治理成果,也让丝弦表演、船工号子合唱等非遗文化有了最佳“落脚点”。通过以流域治理带动周边土地升值,以商业开发反哺水系修复,穿紫河水系形成了商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良性循环。


持续守护一城碧水


治好、用好,更要守好碧水蓝天。近年来,常德市政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有针对性地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探索实施“委员巡查河湖库坝行动”,按照就近、就地原则,统筹安排各级政协委员联系负责全市的重要河流湖泊。通过推动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力量“双下沉”,在全市形成覆盖城、乡、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体系。


同时,常德市政协对收集、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梳理,不定期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和居民代表开展协商座谈。近3年,共提出关于穿紫河沿线建设管理、污染防治、水生生物保护等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微建议50多件,开展民主监督和专题协商30多次。


常德市政协还成立了柳湖清波政协委员工作室,致力于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分委员自发牵头组建了“绿色江河”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生态文明宣教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如在穿紫河两岸组织开展主题巡河护河行动、“亲亲穿紫河你我来守护”、水源水质检测等公益活动,救助湿地鸟类20余种,协助渔政执法部门进行取证及阻止非法捕鱼50余次,有效保护河湖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


文 | 余泳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