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向娟:“逆袭者”之路
发布时间:2017-01-03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从护理专业毕业生到网络知名作家,从2007年创作第一部网络小说,到9年后成为湖南首位当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的网络作家


向娟:“逆袭者”之路


◆文/图  湘声报记者 龚菁琦


《凭什么是她?》,2016年12月17日,省内一家媒体专访向娟,用了这样一个大标题。后面跟着一行字,“网络作家当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她是湖南第一个”。


凭什么是她?这一提问背后,透露的是对向娟的陌生与好奇。


在全国,同享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殊荣的网络作家仅有8位,其中不乏明星般的人物,如一年能赚1.1亿元的唐家三少、写出《芈月传》的蒋胜男等。放眼省内,她与王跃文、汤素兰等6位老牌作家,进入新一届中国作协全委会。


向娟上一次被媒体集中报道是在2013年。当时她入选中国作协会员,开湖南网络作家之先河。中国作协会员有1.0773万名,而从会员中产生的全委会委员的数量是210名,从10773中的一员到210中的一员,向娟默不出声3年大跨步。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这顶头衔到底分量有多重?向娟说,荣耀大于其他,“可以履行选举主席团等权利,但最直接的意义是,官方认可,你是国家级的作家了,你能代表网络作家去建言。”


官方认可,对于向娟来说,意义非凡。这么多年,背负着网络作家的身份焦虑,她不断用作品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作家。“不是你们所说的‘网络文学是垃圾,网络作家是草根’。”向娟笃定地说。


人生像百米冲刺往前赶


12月20日,省作协4楼创研室。


向娟独守一张办公桌,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桌上几沓申报材料,几页年终总结。一眼看去,她像一位时髦的白领:粉色的大衣,搭配一条青花瓷花纹的丝巾,脚上一双黑色长筒靴,一头微卷的齐肩长发透着女人味。


在这里,向娟拥有一个非常官方的身份: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兼工作人员,平时协助管理网络文学和撰写报告材料等。


作为一名作家,当作协会员容易,但要领一份体制内的工资,并不简单。为了进入省作协,向娟停止了一年创作,做了一纸箱子的试卷,在20多人中脱颖而出。去年她39岁,终成为省作协一名工作人员。


在此之前,向娟其实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家国企下属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原单位的同事说她划不来,在国企工资高一倍;另一些网络作家则羡慕她能在省作协上班,工作稳定,不被生活困扰。向娟却说,“我看中的是作协的平台,钱倒是其次。我想说,哪有不付出的幸运。”


对人生的每一步,向娟都全力争取,“没有任何东西,是这世界上任何人必须或者应该给你的。”


向娟不爱QQ聊天、吃吃喝喝,却热衷于获得一些硬技能。在学护理专业时,就考取了会计证、驾驶证、秘书证等一大堆证书。这种性情,或来源于家庭。小时候,向娟的父亲常常呵斥她,“端起两个手在这里望什么,还不去找点事做。”所以她热衷于做实事。后来在国企工作,更加深了这套“效益原则”。


从中专毕业到进入国企,从一个秘书成长为办公室主任,从籍籍无名的网络作家到中国作协的座上宾,向娟这样点评自己,“不愿浪费一分钟,我的人生像百米冲刺一样向前赶”。


网络作家身份带来焦虑


向娟是网络作家,也是体制内的人,一边是娱乐、草根、世俗趣味,一边是传统、官方、精英意识。她承认有点刻意地把自己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情境之中。


活得如此分裂,向娟说,是源于一种身份焦虑。


“我一直在寻找角色定位,自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写作者?还是作家?” 她观察到,一个在传统文学圈闻名的作家,几乎全国人民都爱戴;但网络作家,网上再牛,在传统文学圈里也没人认识你。而认为网络文学粗糙、低俗的评价不绝于耳 。


向娟时常感到,网络作家身份无法带来足够的自信,也无法确定自身社会地位和价值。“我要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在文学上的意义?或者是如何摆好网络作家的身份?”她觉得不公平,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传统的看法。


为了寻找答案,向娟想到向传统文学组织靠拢,一探究竟。


对于官场语境,她并不陌生。向娟从小在机关院子长大,谈起官场级别、职务她信手捏来。官方认可,在她的世界里,意味着正统、有品质。不管是工作,还是文学,向娟都深受这套价值体系的浸润。


2012年,她主动申请成为湖南作协会员。入会条件是有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但向娟的主动是有底气的。


2007年,向娟化身网络里的“天下尘埃”,创作了第一部小说《风吹向何方》,点击量令人咋舌,30亿。这一年,是网络文学野蛮生长的第八年,也是开启付费模式的第三年。网民数量不断上涨,对轻松好玩的网文需求巨大。向娟回忆,“这样的高峰,往后再难复制,几乎是时代造就了我初期的成名。”


在向娟办公室的书柜里,《梨花殇》、《苍灵渡》等网络味十足、封面唯美的书码得整整齐齐。从第一部作品之后,她保持着均匀的创作速度,拥有了一批铁粉。网络小说达到一定点击量后,有出版社找上门来,渐渐的,向娟的江湖地位确定下来。


从盲目热爱到理性认知


“月下独舞,不知那暗处赏舞之人,紫衣浮动,带起了心的流转。她在浊世中的清丽脱俗,终于将铅华荡涤干净,浣去了遍身尘埃,也敲开了生命之门……”


这是向娟作品《浣紫袂》中的一段话。


她擅长写古典小说,出版的作品封面上常被冠以“古典大神”。在她的笔下,一位千金小姐因家庭变故沦落成青楼官妓,却与腐朽的官妓制度斗争,最终废除了这一制度。


独立、执着,是向娟经常赋予主人公的个性。白天,她被世俗琐事包围,生活也常和她开玩笑,最低谷时她欠着80万元的债,还承担着家人生病的压力。晚上,她打开电脑,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生活里的感悟,投射到作品中。


进入省作协后,她发现,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间隔着一条明显的界限。两个阵营互不了解,但资源往往都向传统作家倾斜。


2013年,她来到鲁迅文学院进行短期培训。中国作协领导来到班里听取意见时,向娟一口气提了7条建议,比如,为什么网络作家不能上鲁院的高研班?为什么只能通过传统标准成为作协的一员,能否为网络作家开辟特殊通道?网络作家为什么不能获得创作项目支持资金?


这些呼吁激起千层浪。当年,向娟成为自己建言的获益者。一条特殊通道,将她引入中国作协。 此后,各大网站的推荐、作品点击量、网络闻名程度成为网络作家进入作协的标准;出版物、文学期刊发表数量标准放低;文学品质也不似传统文学那般苛求。


之后,向娟获得两次去鲁院高研班培训的机会。但美好的感觉还没持续多久,便被一盆“冷水”泼得透心凉。


这天在高研班讨论会上,学员一一发言。一位来自文学刊物的老编辑,毫不留情地说,“网络文学都是垃圾!”这让在场的两位网络作家尴尬不已。


在高研班待的4个月,让向娟对网络文学的看法发生着改变,从开始的盲目热爱,到客观冷静认识。“当自己达到一个高度时,看到的世界跟之前很不同,越发看到自己的不足,会变得更加的不自信,只能督促自己更努力。”她说。


在向娟看来,“网络文学最致命的伤是文学品质”。


在付费阅读的网络世界,文章越长越赚钱。一部小说100万字随随便便,却难免拖沓啰嗦。此外,每日更新也是制约品质的关键,每天3000到1万字的写作量,让很多作者仓促上传,错字百出。为了吸引读者,很多作家也会盲目迎合。“我有认识的网络作家,依靠大数据,看哪个题材火就写哪个,包括人物设置、情节都依此推进。而网络作家很会扼住人的欲望,用暧昧、打斗、悬疑赚点击。”


商业化的侵入,扰乱了文学独立性。有人花钱买小说里人物的生死,设置情节。“曾有一个作家朋友,读者要他把男一号与女三号写成一对情侣,开1万元,不写;2万元不写;到10万元,答应了。”向娟说。


在鲁院,向娟与传统作家有了更多的接触,也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魅力。“一个个妙语连珠,气宇轩昂的,一股子文雅气。”她反观网络作家,“你别怪人家有偏见,长期在家写稿,缺乏社交经验,显得十分青涩懵懂。”


愿做两个阵营交流纽带


采访中,向娟说起了一个笑话。


在一个官方组织的会议上,围坐30多家网文网站的老总,主持人宣布开始申报网络文学扶持项目。老总们一个个站起来汇报,突然听见有人说,“我们报一个,《奴家就是跟定你》”。全场哄然大笑。“这种场合,说这个作品,显然不够档次。特别是冠以文学的名义,更是显得荒诞。”向娟笑言。


这是网络文学在传统语境里的境遇。在网络上相安无事的东西,在严肃场合却显得十分尴尬。向娟说,让传统和网络两个阵营尽量融合,才能使尴尬少发生。


向娟在传统文坛里观照一圈后,做了几件事。她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囚心》,发表在《人民文学》上;2014年,她申报了文学二级(副高职称),“在全国网络文学圈中我肯定是第一个。”这一切都显示,她在向传统文学靠拢。


“这是我对自己认真分析之后作出的定位,我是一个偏传统型的网络作家。”向娟说,网络作家阵营里可细分为偏传统型和完全商业型。


偏传统型作家写作讲究遣词造句,注重文本的延续性,语言的严谨性;但纯网络写手的语言风格多短平快,直抒胸臆,追求的是情节设计。


在网络上,向娟开始偏传统的创作,一部《星星亮晶晶》在网上连载,讲的是自闭症儿童成长的故事。但是这样带有疼痛感的文章,并不受网友欢迎。“点击量不高,几乎不赚钱。”向娟坦言。


但喧嚣的网络也没完全将她的作品淹没。她的写作在网络里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随着相关部门对网络管理的日益趋紧,也渐渐影响着网络创作。一些官方组织的网文比赛便可见端倪。


在向娟向传统作家转型的过程中,也有人站出来质疑,说她跨两边好处均沾。“传统文坛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一个网络作家突然横空出世,来分享作家的荣誉与社会地位,当然会有所不满。而在网络作家眼里,传统文坛掌握着出版、媒体等众多资源,转型是在走一条出名捷径。”向娟坦言, “资源对所有人来说是均等的,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能得到两边的认可是因为我在两边都有付出。就我个人而言,有这个质疑别人的时间,不如拿来自己努力,不需要纠结身后眼光的复杂。”


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交融碰撞的浪潮里,向娟希望自己能做个摆渡人,让传统了解网络,消除偏见,利用网络,推广作品;同时,也让网络文学吸收传统文学的营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