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欣颖
2019年开年,在这个本该各类贺岁喜剧片争奇斗艳的档期,最大的赢家却是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带着地球去流浪的奇思妙想、宏大的背景构建、逼真场景、完整的世界观,足见诚意满满。不少影迷高呼:中国科幻片元年终于来了!
科幻,在2019年,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在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连曾经神秘的宇宙、星空,也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太空里有什么?对于如今的天文学家来说,是一颗颗恒星、行星,是神秘的暗物质,是危险的黑洞。如今,它们都可以具象为一个个公式和数字,但人类对于太空的想象从未停止。
在《流浪地球》之前,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发出疑问: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好的科幻电影?
知乎上有一个“金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其实早在1963年,就有31分钟的小短片《小太阳》填补国产科幻的空白。这部电影以原子核爆理论为依据,融入制造人工太阳的大胆想法,足见中国科幻电影丰富并严谨的想象力。其技术手段也十分优秀,对外太空场景的构建在当时也可以算先进。
到上世纪80年代,国产动画片中的科幻元素也十分新潮,《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都是那个年代的回忆。2008年的《长江七号》,通过外星文明构筑亲情,虽然只是与科幻搭边,但是依然受到观众的喜爱。
在中国电影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特效技术已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强大的创意环节,是优秀的剧本逻辑。《流浪地球》五年磨一剑,它的成功力证了这一点。不仅如此,《流浪地球》作为国产科幻,融入了不少“中国特色”的情结。父亲刘培强为了把儿子刘启送进地下城,放弃了对妻子的治疗,是西方思维无法理解的传承;刘启直到最后才表达出对父亲的爱,这是中国父子之间特有的沉默;救援小队为了任务一次次“舍小家,顾大家”,这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在西方看来也是无法理解的。还有“北京市交通委”的梗,也可以说是“中国式幽默”。
科幻,靠技术,也靠创意。我们有刘慈欣,有郝景芳,但中国的科幻不能只有这几个人。人的创造力比太空更广阔。对于中国科幻,相信《流浪地球》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