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注重在社会传播中凝聚共识
发布时间:2020-08-14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李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政协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在思想教育、民主协商、团结联谊、调研考察、征求民意中凝聚共识,同时,也要注重在社会传播中凝聚共识。只有做好双融合工作,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


  要把握好凝聚共识的双重任务。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平台作用和统战功能,既要增进内部共识,又要面向社会传播共识。要做好广大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凝聚共识工作。坚持把凝聚共识融入视察考察、调査研究、协商履职活动中,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走访看望委员制度,听取意见建议,回应关切、交换看法、沟通思想,增进内部共识。与此同时,要发挥政协委员的代表作用和影响力,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通过广大委员面向社会传播共识。各地可结合实际,组织委员利用自身影响力主动发声,比如,开展委员大讲堂、委员公开课、委员宣讲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要通过广大委员的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使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实践者、参与者。


  要搞好社会传播的双向交流。人民政协向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行为。要注重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之间相互沟通、反馈这一双向交流过程,更好地发挥政协社会传播“叠加效应”,更广泛凝聚共识。各级政协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创新新时代政协社会传播模式,采取“会场+现场”“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的形式,推动政协传播进村社、进企业、进楼宇、进市场等等。鼓励支持政协委员利用自身影响力、自身的特长和专业知识主动发声,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团结身边的群众,面向社会传播共识。同时,又要积极为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有序表达创造条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样,既可以通过政协传播更好地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又可以通过人民群众更好地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形成社会传播双向交流的“良性循环”。


  要运用好传统与现代两种手段。当前,我们拓展在社会传播中凝聚共识的成效,必须采用多元化方式,将传统与现代两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要守好传统阵地,对现有的政协报刊和杂志、电视专栏、政协网站等社会传播平台进行创新、改版升级,提升传统宣传阵地向社会传播共识功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像政协云、委员履职APP、微信及抖音等,吸引各界群众和广大网友关注,变成主动受众;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做大做强政协宣传阵地,利用好各个平台,畅通向社会传播共识的“最后一公里”,讲活政协好故事,发出政协好声音,不断扩大话语权、影响力,努力促进叠加传播,更加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两者并重。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扭住凝聚共识这个牛鼻子,坚持把凝聚共识融入到政协工作各方面,实现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各级政协在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履职活动中,不仅要聚焦党和政府中心任务,而且要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键点上,加强引导,聚同化异,有针对性地增进和凝聚共识;要从注重“干了什么”“干了多少”,向注重“干出了什么成效”“群众满不满意”转变,凝聚共识的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比如,怀化市政协围绕“行政审批改革”开展的调研协商监督,吸纳综合群众提出的改革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怀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提升了政协凝聚共识实效。


  作者系怀化市政协主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