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易露茜委员在京介绍好经验 :出生缺陷率下降明显  湖南有办法
发布时间:2018-03-03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 湘声报特派记者 许望桥



易露茜.jpg 


  “湖南新生儿缺陷防治破解了新的难题,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下降,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卫计委副主任易露茜2月27日在参加国家卫计委“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建设”新闻发布会时这样表示。


  湖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省份之一。2014年全省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达到221.87例/万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比例更是不断增加,母婴安全保障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易露茜介绍,近年来,湖南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一盘棋的防治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法治与行政相互推进、相得益彰的统筹解决出生缺陷防治问题的发展道路。


  为应对出生缺陷防治难题,2016年1月,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出生缺陷防治办法》,将防治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在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湖南先后设立了“高危人群出生缺陷干预免费检测”和“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两个重大专项,并作为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连续3年在全省实施。一些市县还设立高危孕产妇产前诊断、地中海贫血防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专项,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服务。


  除了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及高危的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等制度之外,湖南还将母婴安全保障纳入全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以强化全省的统筹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


  “与此同时,湖南省妇幼信息化建设做了一项比较创新的工作,叫做‘五位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出生缺陷地域、人口、医疗机构监测的全覆盖,逢怀孕必检查、逢分娩必诊断、逢缺陷必报送、逢风险必干预已成为常态。”易露茜介绍,省卫计委把原来卫生、计生的信息化系统和国家、省、市、县各级层面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了互联互通整合,将计划生育的人口信息系统、妇幼的信息管理、分娩信息的报送系统等五个系统进行统一,打破信息壁垒,确保了省内所有出生缺陷信息的实时上报、汇总、查询、分析和监管;构建了以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主体、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医学院校为补充,覆盖全省的五级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体系。


  有数据显示,2016年,湖南新生儿缺陷率下降至182.03例/万人,2017年下降至172.19例/万人,出生人口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易露茜说,出生缺陷涉及上千种疾病,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她呼吁各方参与,举全社会之力,建立长效保障制度,切实降低人口出生缺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