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政协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开展专题协商
让市场主体多起来强起来
“市场主体培育年”是株洲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两个年”活动之一。
10月14日,株洲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聚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夯实高质量发展经济根基”主题开展专题协商。
年初,株洲市政协成立了主席会议成员全员参与的高规格课题调研组,围绕这一课题,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大调研、大讨论。
截至8月底,株洲市实有市场主体41.49万户,其中实有企业9.1万户,企业占比21.96%,居全省第二;全市实现“个转企”1966户,全省排名第一。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家,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国家级“小巨人”58家,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调研组发现,从各项指标来看,市场主体数量在增加、质量有提升,成效显著。但一些不足的地方也亟待改进。如,有的县市区存在重量不重质的倾向;部分地方和部门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识不强;部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
协商会上,6名委员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企二代’的培养不仅是民企的‘家事’,更是事关市场主体稳存量、提质量的大事。”株洲市政协委员、醴陵市政协主席廖胜云建议加强对“企二代”的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更好接过“接力棒”,做大做强企业。
政府部门的“柔性服务”是推动企业安心发展的“硬核支撑”。株洲市政协委员、株洲湘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年凤认为,要挖掘“专精特新”企业潜能,培育上市企业方阵。
株洲市政协委员、荷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文丽提出,从加大对企业融资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着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株洲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株洲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向阳建议,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加强异地商会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株洲市政协委员、株洲锐利诚切削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悫昱认为,应加快补链延链强链,力促产业裂变。
“应集中资源支持一批有资质、有潜力、有项目和成长性好的企业进入‘尖子班’,打造‘火车头’。”株洲市政协委员、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陶业建议。
针对委员们的发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作了回应发言。
株洲市政协主席聂方红表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要提高站位,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培育,企业家委员要带头争做市场主体培育的排头兵。当前,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完成政协年度履职任务,精心筹备开好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进一步助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株洲交出漂亮的发展答卷贡献政协力量。
株洲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罗琼充分肯定了专题调研成果和协商成效。她说,市场主体培育成效初显,但仍需持续用力、抓紧抓实。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要充分消化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努力把协商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共同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文 | 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