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桑植县的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粽叶生产车间,一股棕香扑鼻而来,工人们正有序地把新鲜粽叶清洗、分级、扎把,然后等待外运。
桑植县政协委员、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科可介绍,每一片粽叶都要经过10道工序才能成为一片合格的“康华粽叶”。
1997年初,彭科可的父母创办康华实业,26年来,一家两代人依托桑植县27万亩野生粽叶资源优势,将无人问津的小小粽叶发展成产值上亿的粽叶产业。
2017年,彭科可从海外留学归来,并在2020年回到家乡接手父母的事业。彼时,桑植县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被问及为何愿意回来时,彭科可这样回答:“父母用一片小小的粽叶将我养大,给我创造了外出求学的条件,如今我也希望用这片小粽叶带领更多家乡父老致富。”
彭科可在粽叶加工车间察看生产情况。
父辈创业发现商机
桑植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这里的天然粽叶大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因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水源优质,粽叶品质绝佳。但以前村民们并不喜欢这遍布山野的粽叶,甚至把它砍了烧掉,以便种玉米。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彭科可的父亲彭澧康与母亲刚好下岗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夫妻俩在广州考察市场时发现,广东人制作糯米鸡、粽子等食品要用到大量干粽叶,甚至还会用粽叶来做垫盘。
“家乡无人问津的粽叶在这里居然是个宝!”彭澧康夫妇决定回家做粽叶生意。事业刚起步时,由于加工技术不到位,产品卖不出去,夫妻俩赔光了积蓄。
这让彭澧康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在自学了一段时间后,彭澧康掌握了全套加工技术,并编写《粽叶采摘加工的注意事项》,分发给乡亲们。1997年,彭澧康夫妇正式创立康华实业。
科技推动产品提质
彭科可接手康华实业时,公司员工已发展到300多人。此时,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粽叶产业的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康华实业主要生产的是干粽叶,通过晒干、烘烤、包装,再运往广东。在彭科可看来,这种生产模式就是靠天吃饭,对天气、环境条件要求很高。为此,康华实业调整产品开发方向,把返青粽叶、盐渍粽叶作为主打产品,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返青池、盐渍池。但很快,彭科可发现这种加工模式存在安全隐患,果断将返青池、盐渍池报废。
随后,彭科可又开始研究粽叶恒温保鲜技术。他从银行融资1000万元建成千吨恒温冷库,并在全国各地租赁冻库23个。“前后历经两年,粽叶费了几百吨,投入几百万元,最终把这个门道弄明白了。”彭科可介绍,有了恒温冷库,一片粽叶可实现16个小时保鲜,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依然能感觉到粽叶的原色、原味、原香。
技术的更新迭代,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彭科可致力通过打造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粽叶的自动化筛选。2022年,公司与杭州一家专业研发自动化设备的厂家建立合作,投入200多万元进行了研发。“预计很快可实现样机进场,这项技术应用后,产能有望提高10倍。”彭科可说。
带领农户共同致富
受益于粽叶产业发展的,还有当地的种植农户。
近年来,康华实业与桑植县瑞塔铺镇政府成功建成粽叶特色小镇,引领全镇15个村2.7万群众发展人工种植粽叶5150亩。在这个粽叶特色小镇上,康华实业还创办了粽叶公益工厂,安置了60多名残疾人就业。
2020年,“康华粽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1年,“桑植粽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康华实业已成为思念、五芳斋、三全、合口味、稻香村等全国知名冷冻食品企业最大粽叶供应商,桑植县也形成了一个全国粽叶集散中心,“桑植粽叶”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部分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
在粽叶精深加工方面,彭科可也在积极探索。2022年,康华实业与湖南省林科院、湖南农大开展合作,已完成粽叶黄硐、粽叶色素、粽叶日化试生产。
临近端午节,彭科可比平时更忙碌了,收购棕叶、洽谈订单、续签合同……“看到乡亲们能够通过卖粽叶拿到收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彭科可说。
文| 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