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琅瑭星”基层治理平台:激发干群斗志 切实解决百姓难题
发布时间:2023-05-3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湘声报讯 从发出号召清渠,到聚集人马干活,再到放水抗旱,只用了3天时间,“琅瑭星”做为新化县琅瑭镇基层治理的新平台,再次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激发了干群斗志,同时也解决了老百姓身边“急愁难盼”的忧心事。


5月26日,湘中大地骄阳似火,刚插下田的秧苗,经不起高温炙烤,有群众在“琅瑭星”微信公众号留言:“太平水库什么时候开闸放水?”


刘铁辉第一时间看到了此留言,就立马把工作布置了下去——迅速组织全镇干部和志愿者,为太平水库清淤畅渠,确保用水无忧。


作为琅瑭镇镇长,同时作为全镇的“水管家”,刘铁辉早已习惯通过“琅瑭星”微信公众号了解辖区群众的诉求。而太平水库清淤难度之大,实为多年沉疴之疾。


太平水库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总库容为534万立方米,左干渠全长7500余米,右干渠全长8000余米,主要灌溉太平、兴芭、高坪、柘溪、西团等村,受益农田2.2万亩,是琅瑭、孟公两个乡镇12万多人的饮用水源,新化县的重要淡水源地之一。


多年来,由于主干渠道未进行彻底清理,早已淤积严重,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老百姓对此只能望渠兴叹。


有了去年全民抗旱的经验,今年琅瑭镇党委政府未雨绸缪,抗旱工作更早安排。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工作要求。集结号一吹响,全镇“琅塘星”志愿者、“雷锋连”先遣队、干部群众民兵等共1000余人,分列为10个施工队,齐刷刷聚到了太平水库。


志愿者们来到现场,立即投入到清淤工作当中。苏新社区“雷锋连”披荆斩棘,当起了“开渠先锋”。多支爱心志愿者队伍争先恐后,有的用铁锹桶子清理渠道内的淤泥;有的挥刀砍渠道两旁的杂草;有的俯下身子拾起垃圾……长长的渠道上,红旗飘扬,人头攒动。志愿者顶着烈日,无畏酷热,相互配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干劲十足,热火朝天。


经过两天的紧张劳作,“琅瑭星”志愿者共清理太平水库主干渠道约15.5公里,支渠几十公里,清理杂草、淤泥等垃圾几百余吨,从此渠道恢复通畅,为今年农田灌溉打下了良好基础。


湖南政协新闻网

5月30日上午,太平水库放水抗旱,“琅瑭星”志愿者在疏浚。 廖洁摄


5月30日早上,刘铁辉在工作群注意到,清渠后第一天,太平水库就正式放水抗旱,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涓涓清水流入农田,更浸入心田。


从全民清扫到清淤畅渠,“琅瑭星”的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再次得到了应验和提升。有困难,找“琅瑭星”;干群齐心做大事,更离不开“琅瑭星”。


开通仅一年多的“琅瑭星”,已成为百姓信赖的工作新平台。“琅瑭星”推行部门晒单、群众点单、党委分单和当事人评单的“四单模式”。只要群众在“琅塘星”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下方留言“点单”,琅塘镇信访办会第一时间将诉求反馈给镇党委政府,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签发交办函,明确办理责任人“接单”,并限期办结。


时间一到,信访办会对当事人进行回访,询问办理情况和满意度,请群众“评单”。此外,各部门还会在微信公众号上“晒单”,明确各部门职能。


“利用线上平台,推行‘四单模式’,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琅塘镇镇长刘铁辉介绍,2022年,琅塘星微信公众号平台收到各类“急难愁盼”事项92件,目前已解决85件,办结率达到92%。


据琅塘镇党委书记刘鑫介绍,琅塘镇辖区内有8.4万人口,而乡镇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却分别只有142人和191人。一方面是基层治理人手不够,管理不过来;另一方面是许多群众有余力以及有意愿参与基层治理。


而组建“琅塘星”志愿服务队,健全全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可以发挥群众地熟、人熟和事熟的优势,让群众力量汇聚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


如今,全镇共有“琅塘星”志愿者6892名,像满天繁星遍布各村,争相开展政策宣讲、安全巡查、矛盾调处、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各项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2年底,“琅瑭星”基层治理模式被国家民政部推广,其不断完善的治理模式,不仅被毗邻的平口镇所借鉴,实现两镇共治共享,也吸引国内越来越多的基层组织来学习观摩交流。


“弘扬真善美,提振精气神。”刘铁辉表示,“‘琅瑭星’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具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磅礴的工作力量,接下来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干在实处,干出实效,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文 | 吴向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