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远去的渔火
发布时间:2023-06-02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暮春时节回老家,在老屋杂房里,看见墙上挂着的那两只渔火笼,裹满了灰尘。没错,它们已经闲置多年,很久没有派上用场了。


渔火笼是老家人照鱼常用的渔具。照鱼,其实就是捕鱼。捕鱼不说捕,却说照,应该是与火有关。


老家一带稻田成片,溪河纵横,沟渠密布,鱼虾众多,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鱼米之乡。


每年春天,惊蛰过后不久,几场春雨下过,几天南风吹过,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村前小河里的水涨了。这正是照鱼的黄金时节,而鱼都喜欢在夜间活动,自然照鱼也在晚上进行。


渔火笼的结构很简单,由一个半球状的铁丝笼和一根五六尺长的木柄组成。火笼用来装放燃料,而这些燃料,一律取自于枞树。枞树流出的金黄色的汁液,我们叫它枞膏。树根储存的枞膏最多,最易燃烧,将其劈成小块,可用于照明和引火。在煤油紧缺的年代,老家人常用枞膏柴灯替代煤油灯,家家户户烧火做饭,通常都用它来引火。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放学后或礼拜天,带着斧头和柴刀,背着竹篓,到后山上寻找那些枯死的枞树根,以储备足够的枞膏柴。


每到夜晚,只要不下雨,我们就会去照鱼。手握一杆渔火笼,双肩分别斜挎一个鱼篓和一个装着枞膏柴的竹篓,腰上扎一根棕绳,别一把鱼梳及一把带齿的鱼剪,便是照鱼的全副装扮。


当夜幕降临,空旷的田峒里,眨眼间,便燃起了一盏盏渔火笼,照亮了漆黑的夜空,煞是壮观。这些游动着的渔火,走走停停,给寂静的春夜带来了几分热闹。


照鱼是个很有讲究的技术活。溪河、沟渠是鲶鱼、鲤鱼、鲫鱼等鱼类的藏身之所,水田则为泥鳅、黄鳝的栖息之地。在溪河和沟渠照鱼,要从下游往上游走,因为鱼都是逆流而上的。不管什么鱼,只要被鱼梳扎住,都几无生还的可能。而泥鳅和黄鳝,白天都潜藏于水田的泥洞里,到了晚上才游出洞穴。相对来说,泥鳅比黄鳝行动敏捷多了,而黄鳝则显得笨拙一些,更容易被鱼剪剪住。照鱼人下田后,要尽量放轻脚步,免得动静过大,惊动鳅、鳝。不管是使用鱼梳还是鱼剪,都必须眼疾手快,一旦发现猎物,要快速而精准地出击。


春夜里仍有几分寒意,赤脚刚踏入水田那一刻,不免浑身冷得打颤。每次照鱼归来,整张脸都会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说不累,那是假的。但只要看看鱼篓里的收获,心里就别提有多快活了。


可惜,照鱼这一代代相传的捕鱼法子,在我离开老家十多年后,再也传承不下去了。由于过度捕捞,老家的鱼虾急剧减少,渔火笼也就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看着那两个锈迹斑斑的渔火笼,我叹息不已。大弟安慰我,不必担心,村里的溪河都已实行禁捕,再过几年,鱼虾满溪、鳅鳝满田的画面将会重新回来。


我坚信大弟所言,用不了多久,渔火笼一定会再度派上用场,渔火点点的美好场景,一定会再现老家的溪河、田野上……


文 | 卢兆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