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田县政协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到红色景点——小源会议旧址调研,围绕“政协委员助力文旅融合发展”主题,从资源整合、文化驱动、产业助推三个维度,共同商议如何将文旅发展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
“1934年8月20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带领下来到小源村,召开了小源会议。”县政协委员、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黄红芳介绍,去年以来,小源村打造了红军街、红军路、红军广场环境卫生示范片场,积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推动小源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小源村流转荒山地310余亩,种植玉竹、黄精等中药材,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创建1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较大增长。
在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收入增加的同时,如何建立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要让来红色景点参观的游客吃得好、住得好、留得住。”汪萍洋委员认为,可以引进一家公司运营推广家乡的美食美景,合理利用新田“硒锶”资源,融入农耕文化、传统工艺、乡土人情,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带动当地消费。
如何提升新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直是骆红松委员关注的话题。他认为,要加大对文旅讲解员的培训力度,提升讲解服务水平,讲好讲活新田故事,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讲解员队伍。
“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制作快闪、小视频来宣传家乡文化,形成品牌持续效应和叠加效应。”刘佳委员建议,发挥民俗文化、独特美食以及长征文化等文化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品牌。
县政协主席杨诚表示,推动文旅振兴,产业助推是根基。文旅消费不仅仅是文旅景区的消费,要强化旅游产品和文旅项目的品质,更要提升旅游全过程的配套产业基础。全县政协委员要在履职尽责上走在前列、在为民服务上主动作为,让新田这座城市更美好,让市民的生活更幸福。
文 | 陈庆文 侯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