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游离于名实之间的“兰” | 楚辞里的植物
发布时间:2023-10-26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编者按:《楚辞》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还是东方植物美学的集大成者。《文史博览•人物》特邀请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灿撰写“楚辞里的植物”专栏。


湖南政协新闻网 

 

屈原在中国文学中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楚辞》中的香草种类很多,提得最多的是“兰”。宋人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写道:“兰,香草也,秋而芳。”“兰”字的繁体为“蘭”,本义是一种香草,而不特指某一种植物。这有点类似于藏语里的格桑花,虽然今天主要被用来描述波斯菊,但最初是指某一类代表幸福的小野花。


到汨罗屈子祠的游客,会看到里面摆着很多盆兰草,而且几乎都是大叶子的墨兰。这是为了呼应屈子的高洁之气。今人画兰,也会在上面题上《楚辞》中的诗句,但屈子笔下的“兰”,是另一类草本,并非今天的兰科植物。这个在唐代人眼中本来不是问题。颜师古说,“兰”就是泽兰。医药学家陈藏器认为,“兰”是兰草和泽兰两种植物的共同名字。它们都是多年生草本,所以经冬不谢,“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8期 《游离于名实之间的“兰”》

 

不过,陈藏器说的“兰草”,也不是今天的兰,而是佩兰。佩兰生于水边,茎圆叶光,这是它与茎方叶毛的泽兰的主要区别。花果期7-11月,主要在秋天,所以称“秋兰”。在植物分类学上,佩兰归于菊科泽兰属。这个分类容易产生误解,毕竟,以“泽兰”命名的泽兰,反而归到了唇形科地笋属。白头婆名小泽兰,倒是归在泽兰属里面,但两者不是同一种植物。


唐人的“泽兰”现在多称为地瓜儿苗,亦名“都梁香”。都梁,在今天的湖南武冈、洞口、绥宁一带。盛弘之《荆州记》曰:“都梁县有小山,山水清浅,其中生兰草。俗谓兰为都梁,即以号县。”从此处来看,是地以物名了。


唐以前的“兰”,如果没有特指,多是指泽兰,即都梁香。《诗经》中的兰,也是如此。“彼泽之陂,有蒲与蕳”,“蕳”即兰,跟菖蒲一起长在水边。泽兰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也是为什么它可以同时出现在《楚辞》与《诗经》之中。早期的诗人要将植物入诗,都会从经验出发。没有见过的,就不会引起诗思。


用佩兰做香料,都是趁夏秋两季茎叶生长茂盛时,割下来洗净晒干,放入香囊佩戴在身上,即屈子所说的“纫秋兰以为佩”。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曾出土过佩兰的瘦果及碎叶残片,保存完好,更能直观地表明它作为香料的历史。相比之下,兰科植物开花才有香味,摘下来就蔫了,香味全无,没办法佩戴在身上。


宋代开始,“兰”之名才逐渐转移到了兰科植物上。黄庭坚《兰说》云,风过兰花,清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宋人虽然老爱引用《楚辞》中的一些句子说“兰”,实际上已不再是泽兰或者佩兰了。


此时,文化中心逐渐南移。在宋人眼中,泽兰或佩兰虽然可以闻香,但形态并不优美,不宜植于室内。新发现的地生兰,只生长于长江流域,叶片飘逸,花香沁人,因此逐渐占据了“兰”之名。连带的,孔子当年盛称的“王者香”,《左传》中的“兰有国香”,也被后来居上的兰科植物所独占。泽兰或者佩兰,则逐渐变成了普通的中药材。

 

文 | 吴灿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8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