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张伟:父亲的荣耀
发布时间:2024-02-18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编者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文史博览·人物》特开设“家风”栏目,为您讲述政协委员的家风故事。


湖南政协新闻网

张伟:湘西州花垣县政协主席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财富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之初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与家庭者。”对此,我深以为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我的成长经历中,父亲用他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什么是好的家风,让我受益无穷。


我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一辈子扎根于湘西山区的教育事业,指引一批又一批的湘西学子走出大山。父亲一生以教书育人为荣,他正直善良,毕生节俭,耐得清贫,教会我们很多弥足珍贵的道理,让我们坚守初心,心灵富足。


(一)


我很敬佩我的父亲,他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大学生,在那个识字率不高的年代,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工作时,为了方便照顾一家老小,他选择回到花垣县中学(现花垣县民族中学)教书。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一辈子。


父亲家中有四兄妹,他是家中长子。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父亲的工资是52.5元,他每月拿到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在成都读大学的二弟汇17元生活费,然后给艰难持家的父母送去10多元作日常开支,身上留下来的钱除了自己的生活支出,还经常拿出一部分为班上穷困的孩子添置文具,最后几乎所剩无几。


几年后,父亲和同为教师的母亲结婚了。生儿育女之后,养家糊口的压力更大了,然而父亲的工资并没有涨多少,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父母育有三个子女,我们三兄妹从小以校园为家,跟着父母住在校园宿舍里。这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学校就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可是在父母的心里,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子,这个愿望直到我读高三那年才实现。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童年是在花垣县吉卫镇度过的,因为母亲当时是吉卫小学的老师。工作的原因,父母长期分居两地。直到我出生后,哥哥才 3 岁,母亲实在难以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还照顾两个孩子,父亲于是向上级教育部门打报告,请求解决两地分居难以顾家的问题。意想不到的是,教育部门却把本来在县城工作的父亲调到吉卫镇上中学教书。朋友们都为父亲鸣不平,父亲却坦然接受,因为他理解教育部门的难处,相比县城,乡镇更缺乏老师。他说:“也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12期《张伟:父亲的荣耀》


(二)


相比母亲的严厉,父亲在我的成长记忆里则充满慈爱。记得我小时候常因调皮捣蛋被母亲进行“棍棒”教育,父亲总会在事后对我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我的童年时代乡镇娱乐项目匮乏,最受群众欢迎的就是看电影。那时,每逢节假日,吉卫农场晚上会放电影,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赶去观看。那时镇上没有交通工具,都是步行前往。我们这些小孩子每次都吵着要父母带我们去,去的时候兴致勃勃,一路都蹦蹦跳跳,回来的时候却像被霜打的茄子,脚更像长在地上难以挪动,每次都是父亲背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回家,梦中流的口水湿透了他的衣背。后来我长大了,父亲又这样一次次地背着我的妹妹,走在那长长的山路上。


高三那年,我们搬进了心心念念的新家。后因高考失利,还和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我内心苦闷,一回家便把自己关进房里,一言不发。几天下来,父亲见我依旧闭门不出,于是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儿子,遇到了什么难处和我说说,我们一家人会和你一起面对。”见我依然垂着头默不作声,父亲接着说:“你说说,不要怕,我们哪怕把新房子卖了,也帮你解决困难。只要你人好好的……”


我听后非常震惊,为了帮助儿子走出困境,父亲显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使我当时遇到的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都说男孩子的长大很多时候是瞬间的事情,我就是从那时起变得真正懂事,下定决心刻苦补习一年,最终我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三)


父亲一辈子都与数学教学打交道,他的数学课口碑极好,获奖也多,一直是学校高中数学教学的把关教师。多年以后,我遇到他的学生,他们都对父亲的课赞不绝口,记忆犹新。


父亲责任心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都是任劳任怨、倾囊相授。


记忆里,父亲每天总是天还没亮就早早起床,洗漱后便为我们做好早餐,用完早餐就匆匆赶去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有父亲雷厉风行的行动表率在前,我们兄妹三人也不敢拖延偷懒,总是早早地赶到学校预习功课。


父亲工作之余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他在家总是端坐在那张陈旧的书桌前,要么忙着备课、批改作业,要么就是给学生指导功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坚守在他的教学岗位上,迎来一批又一批学生,又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父亲教学有方法,善总结,多年来整理了几本厚厚的数学教学笔记。从口诀编撰、作图原理、各种定理、解题思路到典型问题解题方法、学生错题记录,他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作业表现和思维误区都清晰地整理出来,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教学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学生们敬重父亲,不仅因为父亲教学功底扎实,还因为他高尚的师德、师风。


父亲的工资微薄,还要供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但当他得知自己的学生交不起学费时,他毫不犹豫地为他们垫付。甚至有一次,他只是无意间从妹妹那里听说她的一个同学考上大学,因为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学费,正打算弃学南下打工,父亲当即表示资助她读完大学。父亲说:“我们这里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半途而废太可惜了!”


父亲七十大寿那天晚上,我因事外出,一个要好的同事上门看望父亲并塞了一个红包,父亲当场没推掉,就坐在堂屋里等我到深夜。父亲对我说要把钱退给人家,看着我给别人打电话解释清楚才放心。他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不能拿人家的钱啊!”两天后他还专门向我确认红包是否已退。我知道父亲是在借这件事给我警醒“敲打”。


父亲不是话多的人,但是他用行动表达着他对家人的爱、对学生的爱。从他身上,我深刻体会到父爱如山、责任如磐、无私奉献、廉洁自律的分量,同时也以这些标准激励要求自己。


母亲去世 20 多年了,如今84岁的父亲还和我们居住在一起,在他的教导下,我们家庭和睦、夫妻和顺,儿子也十分尊重和依恋他的爷爷。我们也会将这种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它经久不息,温暖常在。


口述 | 张伟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吴双江 通讯员 田沅茂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12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