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三位院士委员带来哪些“金点子”?
发布时间:2024-03-09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中,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躬身耕耘,务实严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发挥优势,建睿智之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院士委员带来了哪些“金点子”?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主席

田红旗:推广创新工程师职称评定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田红旗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民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职称晋升渠道受到制约,创新人才很难留住,尤其是民营企业内部的职称评定难以得到社会认可,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积极性,解决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称晋升通道,湖南省于2022年在全国率先设了“创新技术管理工程”专业职称(简称“创新工程师”职称),并于2023年开展了首次评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田红旗介绍,创新工程师作为湖南首创的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湖南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职称评定问题,但因为是首创,在全国范围内还只是“湖南粮票”,其他省份还没有实现互认。为此,田红旗建议,将创新工程师职称评定向全国推广,湖南认定的该类职称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建立健全工程师职称互认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陈晓红:打造一批成熟的行业大模型


目前,我国高质量算据不足、算力受限,国产大模型训练主要依赖国际开源数据集,高质量中文数据集匮乏。同时,我国的研发机构较为零散且缺少高水平研发团队,源头创新不足,现有成果相比ChatGPT等世界级模型还有一定距离。


陈晓红认为,在此背景下,有组织布局国产大模型研发,规范大模型建设生态,统筹优化通用与行业大模型发展,对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陈晓红建议,应从国家层面统领大模型研发布局,加大通用大模型的投资力度,鼓励全链路自研,从需求端出发,加速研发AI工程化工具,以回应各行业AI赋能的强烈需求,形成贯通算力、算据、算法、应用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牵头有组织的大模型研发,鼓励高校集中优势资源揭榜挂帅攻关,鼓励企业开展底层平台和开源框架研发,加大投入设计,聚焦国家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开展AI+专项行动,打造一批成熟的行业大模型,实现AI赋能产业焕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垂直领域应用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洞庭实验室主任

单杨:提升农产品贮藏加工自主创新能力


单杨介绍,目前中部传统地区农产品贮藏加工存在尽管资源丰富,但超过60%的副产物未综合利用;集中上市、贮藏期短且加工转化率低,导致供大于求,增产不增收;绿色实用贮藏保鲜加工技术与欧美日差距较大等问题。


单杨建议,要树立大农业观,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农产品加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设标准化“原料车间”,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生命周期监测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打造农产品加工示范产业园区。要提升农产品贮藏加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部传统农区农产品贮藏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农产品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专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重点突破活性成分健康特性、人工智能辅助食品设计等瓶颈技术。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陈彬 肖君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