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献给古老而又年轻的湘西大地
发布时间:2024-03-29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张雪云的散文集《青寨》是一本以大湘西的人文历史与地域文化为背景,将浸透乡愁的灵魂融入到生活的环境之中,以一个游子的身份描述着大自然和生命的书。


《青寨》是更具综合性、更见人生厚度的作品。《青寨》的后记里说:“因为热爱,因为丰盈,因为书写乡村,就是书写我的整个世界。”这是一本献给古老而又年轻着的湘西大地的书。事实上,这本书与大湘西的文化、历史,以及内在气质中的热烈是契合的。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大湘西这片土地对于作者的馈赠。从“家园”到“回望”,从“凝眸”到“传承”,既有地理的位移,也有时间的力量,更有作家的自我突破与成长。


《青寨》中较多的篇什既是作者对家乡人与事的客观记述,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诚实表达和美的发现。《想把故乡再爱一次》中写道:“一个底蕴深厚的乡村,即使看似暂时落后,骨子里,也应该是美好的,是生长的,是充满希望的。”这是乡村的希望,又何尝不是作者对故乡的期望呢?《近处的泸溪》刻画了沈从文笔下的泸溪,“……满眼是诗,一首纯粹的诗”,在作者的心中,不止是画本、不止是诗,更是“蝶变成一座如画的城市”。《没有一块土地是慌张的》中描述“一棵乡愁,长在了他乡的土地上”,那是母亲的乡愁,那是母亲的土地,更是作者的乡愁。在《青寨里的腔调》中,作者说起村子里的人和事,如数家珍,充满着深情,“心里便暗暗地给村子取了个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名字:青寨”。作者爱着故乡的万物,对身边的草木、人物、河流、使用的器物,以及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都存有一份爱与美好,这使得她的散文有一种质朴、有情的底色。


散文写人,囿于文章的结构、篇幅,远比在小说或是报告文学中的写人要难写得多。在《青寨》中,总能让我们从平凡中看到一种坚韧的精神。《父亲的蓝溪,母亲的沅河》写起来都带着感情,感觉作者是一边端详着笔下的人物,一边在和他们对话,有真实的追忆,也有对亲人的想象,人物身上还洋溢着一种湘西固有的淳朴与厚道。比如写父亲和母亲,用故乡的蓝溪和沅河做比拟,讲述着“母亲的沅河,阔达、宽泛、丰厚;父亲的蓝溪,蜿蜒、曲折、幽窄”。作者将那种对亲人的爱,把温婉细腻的感情藏得很深,使之消融在生活的细节和日常的事情中,这种情感的慰藉和隐忍,比直接说出来的抒情要广阔、深厚得多。


《青寨》一书有“家园:吾乡斯土”“凝眸:停云时雨”“传承:灯火可亲”“回望:山河远阔”等四辑,收纳了42篇文章,从题材、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来看的确比较“散”,写的是一些家常小事,或是家乡的风景风俗以及小人物。不同的文章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经过作者的叙述与阐释,其内在共通的东西凸显出来,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风俗沿袭,不同的事物格里,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与欢乐,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字里行间包含了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切认知,凝聚和体现着丰富的人生韵味与睿智,这让人感受到沈从文、黄永玉、龙迎春等湘西作家散文的某些特质和余韵来。


有人说,散文写作是一种柔软而亲切的话语运动。毫无疑问,散文集《青寨》就是最好的尝试与阐释。读《青寨》散文有细节、有情怀,无处不在地透露出一种对故乡的热爱与关怀,对生命的凝思与尊重,以及对万物的理解与善待。这是《青寨》给予我的启示。


文 | 张强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