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6省区市毗邻,4100余公里的省际边界线上,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形态多样,人文景观多元,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推介省际边界地区的文旅资源,展现政协人助力助推成效,湖南政协融媒推出“大文旅·省际边界看湖南”全媒体系列报道,展示湖南省际边界地区独特、独有、独到的文旅风貌。
江华地处南岭北麓、潇水源头,居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因县治在“阳华岩之江南”而得名,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有“神州瑶都”之美誉。
潇湘源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江华立足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持续丰富旅游业态,绘就了“瑶色”质朴、“绿色”盎然、“红色”炽热、“古色”厚重、“粉色”浓情的多彩画卷。
江华火车站前广场,安置着世界上最大的瑶族铜铸长鼓。
江华县的盘王殿被称为“中国瑶族第一殿”。
江华瑶风淳朴、风情浓郁,有以长鼓舞和盘王大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盘王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以瑶家十八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坐歌堂”为代表的瑶族婚嫁文化。
涔天河库区青山绿水相伴,是观光旅游胜地。
绿色江华,山清水秀。从涔天河水库大坝乘游船溯流而上,沿途“高峡出平湖”的人间瑶池秀美壮丽,清澈湛蓝的湖水与两岸的青山绿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李启汉故居原称李家大屋,建于清光绪年间。
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李启汉故居、江华故里……这是一块铭记初心的红色热土,江华县始终坚持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全县红色资源有机整合,从红色血脉中不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阳华岩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州府志》载:“江华夏岭重冈,地远而险,其山之秀异者,自古称阳华岩。”唐朝文学家元结游阳华岩时赞道:“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铭文刻之岩壁,因景绝、诗绝、字绝,1200多年来传为名迹。
山水之间的宝镜村。
宝镜村原名竹元村,因村口水塘漾碧盈盈,犹如明镜,故取名宝镜。“三堂九井十八厅,走马吊楼日晒西”的宝镜古居,古朴纯净,野趣盎然,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浑然天成。
瑶都水街见证了无数游客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喝了这里的瓜箪酒,不醉你不归……”位于水口镇的瑶山水城景区水碧情长,歌声不断。这里有迎客的瑶家拦门酒,有最原始、纯朴的瑶家婚礼,以及展现瑶族爱情的情景剧——《盘王之恋》。景区以瑶族始祖盘瓠与三公主爱情为主题,建有3公里纯美飞花溪36景的瑶都水街,致力于打造“中国爱情小镇”。
“两河三岸”夜景即将成为实景(此为效果图)。
江华县内两条干流——冯河和西河在县城城东形成“两河三岸”景观。作为江华县一号民生工程,“两河三岸”项目承载着提升城市品质、带动文旅发展的重要使命,也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福祉。
今年9月,江华县政协召开“坚持定位规划,推进‘两河三岸’一号民生工程,坚决如期建成江华版‘清明上河图’”专题协商会议。会上,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全力助推项目建设,助力“两河三岸”成为江华未来最美的“诗与远方”。
“两河三岸”区域内,豸山寺、凌云塔巍峨屹立。
南岭巍巍,潇水潺潺,亿万年时光的印痕,塑造了江华的秀丽风光。这里有气势雄阔的绝壁险峰,有蜿蜒奔流的清澈江河,有神秘传奇的瑶族风情,有高低错落的古村古寨,更有笑迎八方来客的真诚与热情。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谭钧铭 通讯员 邹立 陈冰 莫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