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讯 4月21日,穿行在湖南省粮食主产县衡阳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当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正抢抓农时栽插早稻的火热场景。
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种粮大户组织的旋耕机在平整水田。
在长塘组一丘稻田里,农机手唐小国正熟练地驾驶着旋耕机在田里工作。泥土翻飞间,20分钟不到,1亩多的稻田便平整如毯。
而在离此不足200米的一丘3亩见方的水田里,农机手周俊正娴熟地驾驶着高速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45分钟不到,原来空旷的水田,全部“披”上了嫩绿的新装。“要是在以前,插好这3亩田,我们两个人至少要忙2天半。”周俊说。
在湖南省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往插秧机上装秧苗。
而立之年的曾康,2015年回到家乡跟随父亲一起种田,2017年注册成立“湖南省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今年,尝到种粮甜头的曾康,计划把可种早稻的800余亩水田“能种尽种”,全部种植优质稻品种“中早39”。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曾康陆陆续续购买了5台高速插秧机。“如果没有插秧机,单靠人工来种双季稻,我们大户根本搞不下来——人工插秧一是费用太高,大户承担不起;二是效率太低,季节等不起。”
曾康表示,传统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插1亩算是能干人,一天工钱至少要150元;买插秧机,请周俊这样的农机手操作,每天按作业8小时计算,至少可插30亩以上,一天工钱只有450元。“新插秧机每台单价逾7万元,补贴之后,每台只花了3万多元。”说到这里,曾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衡阳县,正是有了像曾康这样的种粮大户,组织600余台插秧机、抛秧机陆续投入早稻生产一线,忙着春插,耕耘田野,全县广袤的田间地头正逐渐被禾苗染青。
衡阳县委书记、县长孙浩介绍,今年,衡阳县计划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2万亩以上,其中早稻44.5万亩。截至4月21日,全县早稻大田移栽已逾七成,预计4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早稻种植任务。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王勤 邹健 罗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