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协
衡山县永和乡政协委员工作室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6-2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近年来,衡山县永和乡政协委员工作室作为建在乡镇一线的协商平台,充分发挥驻地优势,化身乡村振兴“智慧引擎”,赋能特色农业发展,“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湖南政协新闻网


脚下沾泥土,田地间催生新业态


初夏时节,永和乡宝米洲,桃子、李子等各类特色水果相继迎来丰收季,从城区来的游客正在瓜农指导下采摘香瓜,田埂间穿梭的人群被美味的瓜果甜得“咯咯咯”笑个不停。


这片生机盎然的“露天课堂”,源于政协委员的一次次“沾有泥土味”的田间调研。为擦亮“小水果之乡”名片,委员们组成专项小组,密集走访瓜农、合作社和市场客商,梳理痛点难点。他们聚焦产业升级瓶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邀请农业界别的专业委员深入分析,形成了《关于持续推进永和乡特色小水果产业发展的建议》的专项调研报告,提出了《关于永和乡沙头村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等提案建议。


湖南政协新闻网

县政协委员直播带货助力永和乡水果销售。


在委员们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宝米洲的丰饶土地被赋予了新使命:瓜田变身为沉浸式体验课堂,游客在亲手采摘中体味“汗滴禾下土”的质朴欢愉,更将这份鲜甜记忆带向四方。委员们用脚步丈量出的“金点子”,使传统瓜果种植业绽放出文旅融合的新蕊。


匠心传文脉,老技艺焕发青春态


走进永和乡松坳村,屋场面貌焕然一新,匠心打造的松坳村非遗文化体验馆,既有古韵的“颜值”,又有农耕文化的内涵,每逢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在这里举行的舞龙等非遗项目表演成为传统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此来打卡体验。


湖南政协新闻网

永和乡政协委员工作室在松坳村非遗文化体验馆组织活动。


扯糖是一种百年传承的手工芝麻糖,是衡山老百姓喜爱吃的零食,随着时代变迁,这项传统技艺面临失传,永和乡政协委员工作室主动担起守护之责,助力打造“农村+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围绕非遗保护与传承,委员工作室牵头多次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大家走遍村落,寻访老艺人,详细记录整理技艺流程和历史渊源,积极对接文化部门,推动扯糖技艺成功申报县级非遗。更关键的是,委员们多方筹措资源,联合村集体和企业,助力松坳村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了非遗体验馆。委员发挥自身特长,通过随手拍、短视频等方式积极推广非遗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游客不仅能目睹匠人巧手翻飞、糖香四溢的魔法,更能亲手体验拉扯糖稀的奇妙手感。委员们还协助策划体验课程,将竹艺编织、龙狮舞动等非遗项目,化为可参与、可触摸的鲜活场景。古韵与新潮融合,文化与烟火共生,工作室以文化匠心为媒,让沉睡的非遗在年轻一代手中重新熠熠生辉。


湘水竞龙舟,千年鼓点激荡新回响


端午时节的湘江畔,河面上鼓声雷动,一条条龙舟劈波斩浪,河岸边人山人海,呐喊声此起彼伏,一场以“龙行湘水·诗意永和”为主题的龙舟邀请赛正在永和乡沙头村湘江河边激情上演,而这样的赛事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永和文旅的闪亮名片。


湖南政协新闻网

永和乡政协委员工作室参与组织永和乡龙舟邀请赛。


这一场场澎湃的赛事背后,也凝聚着委员工作室从创意到落地的全程深度参与。“龙舟赛是凝聚民心、传承文化、宣传家乡的重要载体,政协委员应为这样的盛事贡献力量。”。永和乡政协委员工作室召集人肖辉敏锐捕捉龙舟文化的旅游价值,积极协调文体部门、村委会、龙舟队、餐饮经营者等,解决场地、资金、组织等难题。在赛事策划中,委员们注重强调游客参与性,推动打造“龙舟宴”IP,整合本地特色食材与民俗故事。游客不仅能观摩专业队伍激情角逐,更能品尝衡山土菜与河鲜的风味,聆听村民讲述龙舟故事,生动展现了文体旅融合的乘法效应。赛事过程中,委员们化身志愿者,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为龙舟赛事安全护航。


“我们将继续发挥委员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利用优秀传统非遗龙舟文化,做好与文体旅融合大文章,让永和乡非遗龙舟火爆出圈,助力全乡文旅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助推衡山文旅高质量发展。”肖辉说。


从瓜田到非遗馆,从节庆策划到产业链延伸,衡山县永和乡政协委员工作室以“深入调研—精准建言—协调推动—跟踪落实”的工作机制,穿针引线,整合资源,将分散力量凝聚成强大文旅合力。正如乡民所言:“委员们不仅提建议,更帮着干实事,点亮的不只是工作室的灯,更是乡村未来的路。”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肖辉 唐仪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