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谈及家乡,人们总有千言万语,道不尽的相思,诉不完的情感。
正月元宵之际,2月17日和19日,政协云委员值班的主题都与家乡有关,一个是“心中的乡愁”,一个是“传统村落环境保护与四水上游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我’该干什么”。
两个值班主题一经上线,便引起众多网友参与,既有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的网友,也有农村居民和城市市民,有博士教授,甚至还有小学生……

这两日值班的委员,分别是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李壮丽、凤凰网湖南站站长曾雪封和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地通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德友。

用情介入,用心值班
选择乡愁作为值班主题,李壮丽用了一番心思。她说,因为值班日传统上还在过年,想和网友说点知心话,拉近情感,通过乡愁,来探讨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等。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曾雪封。“每年春节都有大量关于乡愁的文章。”作为媒体人,曾雪封深切感受到了人们对乡愁那份浓厚的情感,因此对主题深为认同。
为了值好班,两人做足了准备,还查阅了大量关于留守儿童、乡村教育等方面的文章和政策法规。
“为什么是乡愁而不是乡乐”“为什么近乡情更怯”……17日值班一开始,便有不少网友提问。“人为什么会有乡愁”是众多网友交流中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李壮丽用一个朋友的解释进行了分享:“很多人心中的乡愁是对故土的留恋,对父老乡亲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是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同时,还有另外一种‘乡愁’,忧愁的‘愁’,为乡村发展的问题发愁。”
同样感受到网友对家乡关注的情感的,还有胡彬彬和余德友两位委员。
昨天(19日)是元宵节,一大早,胡彬彬就前往办公室,再次熟悉了一遍相关的资料内容。
让胡彬彬没有想到的是,9点后讨论开始“爆棚”。为了回答网友的提问,胡彬彬在手机上写字写得手发僵,眼睛模糊。一统计,他发现,当天“答题卷”过了2万字,还不包括大量与村民的私信交流。
李壮丽值班当天两次给手机充电,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已是晚上10点多,仍觉得意犹未尽。她说,这天值班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联系,通过情感带入开展工作,充实而回味无穷。
记住乡愁,建好乡村
有网友提出,乡愁背后有何现实意义?曾雪封觉得,乡土中国根脉和灵魂已种在乡村,人要诗意栖居首先指向蜗居的“鸟巢”和生态环境。
有网友为家乡环境发愁,他们说,有些乡村的垃圾堆放随意、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对于这些问题,李壮丽说,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将通过和相关部门联系咨询,积极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在胡彬彬看来,乡村环境整治,村民的主体性意识并未得到有效确立。一方面,他们是垃圾污染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另一方面,他们中一些人对此熟视无睹,缺乏乡村垃圾治理的主体意识。

“村民主体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胡彬彬建议,要引导村民在乡村事务中树立当家作主的观念,同时也要从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视角来加以考量,积极推广、普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理念,如身心修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等。
如何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李壮丽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动员整个社会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多作贡献。
保家卫园,一起行动
如何结合本职工作,参与乡村建设,委员们有着自己的思考。
“乡愁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最终体现在具体的事物上。或是一个古村落,也或是一条河、一座山、一幢房、一碗水,甚至是一杯酒,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曾雪封说,媒体应该抓住这些元素,巧妙地讲好乡村故事,挖掘整理各类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传播好美丽乡愁系列故事。
“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他们不仅有常人眷恋家乡的情感,更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省政协开展的‘三进三助’聚力行动就为委员提供了很好的履职平台。” 李壮丽表示,将认真组织委员开展好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委员的优势,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胡彬彬开展村落文化保护与研究多年,长年累月往乡村跑,不断呼吁乡村的环保。他说,千百年来,湘资沅澧四水,孕育了湖湘文化,养育了湖湘子民。三湘四水,是每一位湖南人的物质与精神家园,“保家卫园”应是每一位湖南人的责任。
有网友提问,未来的乡村将是怎样的?对此,曾雪封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愈发向往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有机的食品、贴近大自然的居住环境。这种向往,会驱使城里人移居乡村,带着资金和产业迁徙,从而造就一批兼具自然风光和现代便利的村庄。
END
文|湘声报记者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