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她联系的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魏秋云:山路弯弯情悠悠
发布时间:2020-04-03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湘声报记者肖君臻


  省政协委员、永州市政协副主席、蓝山县副县长魏秋云的车子后备箱里,常备着一双运动鞋和一双雨靴。


  这两双鞋,伴着她去扶贫点,遭遇过山体塌方的险境,也见证了贫困山村的脱贫致富。


  进大源村要绕300多个弯,她曾每周去一趟;三县交界的“著名”贫困村已经摘帽……2019年,魏秋云在蓝山县联系的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修设施、扶产业、关心贫困户。”蓝山县汇源瑶族乡大源村支书沈建华对魏秋云的印象是:遇事不避事,真正接地气。


44495_zhangchunmei_1585844598919.jpg魏秋云看望贫困户资料图


  把村民的事放心上


  2018年11月,民革永州市委主委魏秋云担任蓝山县副县长,并对口联系大源村的帮扶工作。刚到大源村,沈建华就给魏秋云提出了一道“难题”。


  大源村靠近河道,只要下雨,低洼处就容易被淹。还未完工的河堤、进村的坡路和村级平台前坪,因资金缺口大,面临着停工。


  经过一番认真的实地调查,魏秋云立马开展协调工作,多次联系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并请相关负责人到现场进行调研,很快启动了工程。2019年9月,河堤顺利完工。在村级平台上,魏秋云还为村民们联系装配了健身器材,方便他们日常运动。


  小洞村位于蓝山县浆洞瑶族乡东南部的湘江俊水源头,是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偏远少数民族村,也是蓝山县倒数第一的贫困村。


  长期以来,进出村里的是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坑坑洼洼,一边是水沟,一边是大山,十分不便,一到雨季,时有山体滑坡,行人十分危险。


  2019年,对口联系小洞村的扶贫干部工作调动,魏秋云主动补位,向蓝山县扶贫办提出将小洞村暂设为自己的扶贫点。她面临的急迫任务是,村级平台在5月就要验收,脱贫任务必须按质按量完成。


  但是路不通,水泥进不去,雨季一到工期就会受到影响,村级平台无法按时建成。村里的通讯信号不畅,也亟待建设。这让魏秋云十分着急,一打电话询问进度就忍不住“发火”。


  为了进村,魏秋云常常是坐一段车,再停下来走一段路。6公里的山路,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


  魏秋云在进村帮扶途中,被山体塌方阻挡了多次,每一次都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她抓紧调动各方力量,多次组织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召开协调会。


  一天上午,县委、县政府召开扶贫工作大会,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空隙时间,魏秋云就赶紧通知村里的扶贫干部和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前来开“会中会”,一些人饿着肚子参会把项目进度敲定下来。


  “党外干部扶贫工作做得这么上心,干劲十足,我们更要加把劲。”一位即将离任的县委领导,在会后这样评价魏秋云。


  一边修路,一边建设村级平台,在魏秋云的坚持下,水泥路面和村级平台都如期完工。“路修好了,球场也建成了,村民的满意度就上来了。”魏秋云欣慰地说。


  帮助村民更好“造血”


  蓝山瑶乡多山地,从县城去大源村的一个小时车程里,要绕过300多个弯,初来者十有八九都会被绕晕。为了给村里发展产业项目,魏秋云有段时间每周都会去一趟。“去得多晕习惯了,也就不再晕车了。”魏秋云笑着说。


  大源村田地少,大多是林地。如何发挥自然优势,扶持产业项目,农学专业出身的魏秋云进行了一番思考。她在畜牧水产部门工作过,那是她扶贫工作的起点。她曾通过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制定过养殖业发展规划,精准帮助养殖户防疫,持续开展送科技、送种苗等服务。


  于是,魏秋云为大源村联系了祁阳县一家黑凤凰鸡养殖场,让驻村扶贫工作队带着沈建华前去考察。然后又邀请这家养殖场的负责人,一起到大源村进行调研。


  最后,扶贫组决定引进黑凤凰鸡养殖项目,成立蓝山县大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村里42户贫困户入股,通过签订收购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给黑凤凰鸡养殖项目选址,魏秋云穿上套鞋,进入山林勘察地形地貌,“不亲自看清找准,怎么放心”。项目落地后,魏秋云经常前往查看养殖情况,叮嘱沈建华注意养殖防疫工作。


  就在去年,大源村42户贫困户都喜笑颜开地拿到了养殖场的分红。


  2018年,时任永州市政协民族宗教法制群团三胞联谊委主任的魏秋云,参与了市政协《进一步重视产业扶贫工作》课题调研,发现的问题,给了魏秋云更多的思考。


  魏秋云向记者直言,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产业扶贫,扶贫干部就要对产业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考察,要让联系的扶贫点有可持续的利益产出,不能搞“花架子”工程。更要根据产业发展思路,理性分析市场需求和前景,注意市场风险防范,重点是增加村民自身造血能力,进而走出一条产业扶贫致富之路。


  小洞村产茶叶,村里有300多亩茶树,老百姓每年都自采自销,收益较低。于是,魏秋云邀请茶叶研究所的专家进村品尝、检测茶叶。


  “专家说这是高山有机茶,茶质特别好,今年我们打算对茶叶进行重点开发。”魏秋云介绍。


  在魏秋云的另一个联系点浆洞瑶族乡茶源坪村,村集体经济已有光伏发电、清水养鱼两个项目。考虑到该村就在网红景区云冰山风景区附近,她建议进一步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形成可持续的特有产业,带领群众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


  “这样村里的鸡鸭鱼蛋蔬菜全都不愁销路了,贫困户还可以参与经营,提供就业。”魏秋云的想法得到了村民及后盾单位的一致认同,大家立即行动。目前已在推土平整护坡,洽谈相关建设方案,并筹集了100万元,预计今年6月底可投入营业。


  贫困户多了一位亲戚


  “你找到工作了吗?”前段时间,魏秋云给大源村村民赵永诚打去电话。赵永诚是魏秋云的结对帮扶对象,趁着企业复工复产,魏秋云想着要把他介绍到口罩厂工作。赵永诚回复她,原来工作那厂已为自己加了工资,已经在上班了。


  因家中田地少,缺少经济来源,家庭负担重,自去年3月起,赵永诚一直在蓝山县城务工,留下近九旬的母亲留守家中。魏秋云对老人很是牵挂,每次去大源村,就会去赵永诚家看望他的母亲。


  “最开始母亲还问过我,这个总是来看望自己的人是谁,为什么每次都带着补品来,询问自己在生活上缺什么,陪着自己拉家常。”赵永诚告诉记者。


  魏秋云说,老人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相处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亲戚。


  因为老人独居在家,魏秋云时常嘱托村干部,要他们常去老人家里看一看,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每次给赵永诚打电话,魏秋云都会询问他近期的生活情况,提醒他要常回家看看母亲。


  疫情期间,魏秋云了解到老百姓种植的沃柑、蔬菜滞销,养殖的鸡鸭压栏严重,她心急如焚。


  魏秋云将一线防控人员的慰问与扶贫产业产品相结合,向干部群众发出消费扶贫倡议,引导市民购买扶贫产品,并且安排妇联、团委等与电商办一道开展线上宣传销售扶贫产品。


  扶贫路上,苦中有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位民主党派干部,对于扶贫工作我乐此不疲。”魏秋云直言,看着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扶贫点展现了新风貌,贫困户荷包鼓起来,她的内心充满了欢欣。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