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湘声
湖南中药材“出海”正在破局
发布时间:2021-10-1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五方合力加持,科技赋能产业,标准带动出口

湖南中药材“出海”正在破局


10月11日,恩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广州至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怀化市人民政府等五方,在长沙共同签订了湘九味与武陵山片区特色中药材产业国际市场开发战略合作协议。


这场政府、药企、行业协会合作签约,将加速推进湖南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这也是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湖南一年之后,形成的又一实质性成果,对湖南打造中医药强省、深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81178458.jpg

五方“加持”中药品牌发展


五方成功签约,是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牵线搭桥的结果,也离不开湖南政协人的持续推动。


2019年12月,省政协邀请澳门科教代表团访湘,期间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达成以正清集团为依托单位,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共建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意向。


2020年2月,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在怀化调研正清集团时表示,要全力以赴支持刘良院士工作站建在湖南。4月,省政协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商会,聚集多方力量推进刘良院士工作站建设。7月,经省政协牵头,各部门多方努力,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湖南怀化。


怀化素有“中国道地中药材之乡”的美誉,盛产茯苓、黄精、天麻等中药材。


2020年11月,刘良赴怀化参加2020武陵山(怀化)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时提出打造品牌中药材“怀五味”:青风藤、鱼腥草、茯苓、百合、黄精。


有着同样迫切希望的还有刘良的老朋友,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岳麓山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主任、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曾建国,多年来,他一直致力打造“湘九味”品牌药材。如何让湖南中药材品牌走向全国、走向海外,他们都意识到,需要科技、市场、企业、政府等更多力量的“加持”。


通过他们“牵线”,2家外省企业加入阵营:成立于2000年的广州至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中药饮片5万多吨,年销售额超5亿元,在全国和海外均有市场;恩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立足香港,通过港澳平台,助力湖南中药材走向国际市场。


今年7月,李微微在怀化调研时,专程到访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表示全力支持特色中药材的国际市场开发。陪同调研的怀化市委书记雷绍业非常赞同,表态参与。


对于怀化来说,加入可谓正逢其时。怀化目前正在积极参与创建湖南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着力将医养健康与中药材培育成支柱产业。


怀着一致的目标,五方走到了一起。由此,从怀化到湖南,辐射粤港澳,最后走向国际,通过串联、打通多方优势资源,合作的平台更加广阔,合作的效能将显著提升。


未来,将在刘良院士工作站、青风藤研究院等湘粤澳合作平台的引领下,围绕湘九味及武陵山片区特色中药材,进行ISO国际标准、临床试验、国际药品注册等技术开发合作,打通中药材及中成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渠道,拉动上百亿中药材全产业链,助力湖南中医药强省战略。


补齐“湘药”出海短板


作为国际中药材ISO标准委员会主席,刘良是中药材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制定国际标准是话语权的问题,通过国际标准的建立,从而助力中药材出海。刘良认为,以“正清风痛宁”为代表的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欠缺的是国际标准、平台和渠道。此次五方成功签约,正是补齐了这个短板,提供了湖南中药材及加工产品的出口通路,将带动湖南品牌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在刘良看来,湖南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必须牢牢抓住“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打通政产学研资各个环节,“真正让我们的研究,出技术、出标准、出产品甚至出企业”。


在刘良的大力推动下,今年8月,青风藤ISO国际标准已顺利通过答辩,有望在2022年成为湖南省第一个中药材ISO国际标准,将为构建青风藤百亿产业链打下基础。


据刘良院士工作站站长、湖南正清集团董事长吴飞驰介绍,工作站筹建国家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联合12位院士、12家高校、15家科研院所及24家优势医药企业,精准解决现代中药及大健康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致力于成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作为合作方之一,广州至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维认为,中医药国际认同感在逐步提高,国家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冠疫情更是让中医药疗效得到全球关注。这次合作,将发挥广东国际贸易的优势,促进湘九味及武陵山特色中药材产业国际市场的开发,提升湖南特色中药材的知名度。


科技赋能中药材产业


长期以来,作为中药材大省的湖南,一直没有区域品牌。


2013年至2018年,受省经信委(现省工信厅)委托,由湖南农业大学国家中药材生产(湖南)技术中心主任曾建国牵头,组织省内专家开展了中药材产业现状调研,确定构建湘九味品牌药材并开展品种遴选工作,通过近7年培育,最后确定了百合、玉竹、黄精、山银花、枳壳、博落回、茯苓、杜仲、湘莲等9种药材。


打造湘九味品牌,对扩大湖南药材知名度和提质中药材产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接下来,湘九味以及怀化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怀五味”,将以国际中药材ISO标准为引领,打造高质量中医药全产业链,共同促进湖南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在曾建国看来,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中,种业是重要环节,要通过科技赋能获得优异品质的中药材,再经加工成优质的大健康产品推向国际。


“湖南是植物提取物的发源地,而提取物是中药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药国际化的桥梁产品。”曾建国认为,中药材加工要在大健康的应用场景下开发,包括人类用的药品、食品,动植物用的产品,都是中药材的应用场景。


湖南目前共有中药资源4123种,中药材总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近年来,湖南将中药材列入全省优势千亿产业链打造,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各个环节持续发力。牢牢把握湖南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础优势,融入“三高四新”战略,湖南中药材产业的未来,将是一片星辰大海。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