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讯 湖南创新综合实力由2012年的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55%,并创造了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9月1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迎接党的十九大·湖南科技创新成就”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童旭东介绍,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报中,充分肯定了湖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效,湖南还获得了两项专门的政策支持。
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作为标志性创新成果,湖南创造的“三超”正领跑世界,成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外交名片。
一批批令人瞩目的科技产品不断出现,成为湖南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南车时代电气,国内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研制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在湖南科技大学,“海牛”深海钻机的研发填补了我国水深3000米级、钻进深度大于50米的深海海底取芯装备的空白;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全球首台煤矿斜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填补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在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建设领域的应用空白……
据了解,2013年至2016年湖南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7项,连续保持全国前7位。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湖南拥有7家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居中部第二,全国前列;怀化高新区近期即将获批,再加上国家奖励优先支持1家,今年有望达到9家国家级高新区。此外还有14 家省级高新区。
全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湖南也是全国拥有3家以上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的两个省份之一。5年来,湖南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2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个、科技条件服务平台80个、省级研发服务平台总数增至589个,较2012年增长1.47倍。
科技人才队伍加速壮大
今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三湘大地掀起了波澜。这份重要文件着眼于目前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目前,全省各类科技人才总数达到179万人,居全国第8位。拥有袁隆平、黄伯云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知名科学家。5年增选“两院”院士10名,总数增至69人,居全国第9位。
为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长株潭三市大力引进人才:长沙市引进了101名国际高端人才;株洲聘请了62名高端专家顾问,设立了10个院士工作点;湘潭市引进了5个院士创新团队,成立了清华大学在湘潭的研究院。
(湘声报记者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