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韶前村第一书记杨帆
“以真情相助和倾心付出收获认可”
人物名片:杨帆,韶山市政协办公室干部,市政协派驻韶前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
杨帆(左)在村里脱贫监测户家中商量帮扶计划。
从驻村工作队队员到村第一书记,这一年多的驻村经历,我的成长值倍增,成就感满满。
2021年5月,得知市政协机关将要选派机关干部驻村的消息后,我抱着“年轻人应该多到基层锻炼”的想法,主动请缨,成了派驻韶前村工作队的一员。
第一次跟着工作队来到韶前村时的情景,我仍然记忆犹新。刚摘掉贫困帽的韶前村,产业基础薄弱,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在外务工,多是老年人在家守着几亩地自给自足。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因此,我和工作队的同事们配合村支两委的工作,立足韶前村的区位特色和环境特色,以创建“湘潭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抓手,在村里开始着手落实“一带一片三园”的产业布局。
起初,由于观念原因,很多村民不愿配合工作。我们便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把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向村民们讲清楚、说明白,并耐心为村民们解疑答惑,不断提高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度。
为确保产业发展的实效性,我还带领村支两委和工作队员们一同前往新化县考察中草药玉竹种植项目。通过对比玉竹生长环境和两地发展实际,决定在韶前村发展玉竹产业。
如今,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打造了韶前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主要经营玉竹、油菜、辣椒种植等产业。现在260亩山地已全部完成种植,其中90亩种植玉竹,170亩种植油菜,带动30多位村民增收。我们还指导村里与村致富带头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栽种辣椒24亩,村集体占股40%。通过韶前村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售卖农业物资,成为集体经济新增长点。通过一系列产业的打造,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超30万元的目标应该能够实现。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此前也未曾深度接触过“三农”工作。刚到村里时,陌生的工作内容、陌生的生活环境、陌生的村民群众,对我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地要怎么种,什么时节该种什么,都是全新的概念。因此,我来到韶前村的第一步就是学习,不仅跟着村干部学,跟着工作队的前辈学,还带着工具下到田里跟着村民学。每次回到机关,同事们都会笑着夸我“又黑了不少”。
驻村以来,我每天不是扎在各个山头,察看玉竹、辣椒的生长态势,就是走村串户了解村民所需,这样的日子,虽然累却很充实。
一年多的驻村工作,我已经对村里家家户户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从最初的“三农”新手成长为了真正的乡村振兴参与者和助力者。去年10月,我有幸“晋级”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的初心。
今年8月,一户村民家中60多斤蜂蜜一直卖不出去,收入一下就没了盼头。我了解到情况后,通过联系各种渠道,成功将蜂蜜售完,为他家增收三四千元。
一年多与村民们的相处,我深切感受到,在点点滴滴的真情相助和倾心付出中,自然能收获大家的认可。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我将继续砥砺前行,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各方面工作,为韶前村的发展奉献光与热。
口述 | 杨帆 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