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记者白杨 通讯员陈建设
2016年,祁东县侨联干部肖高锦沿着崎岖山路,坐了近2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凤歧坪乡清华山村,开始了驻村扶贫工作。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当年清华山村顺利脱贫摘帽。2017年5月,临近退休的肖高锦可以选择回单位工作,但他又义无反顾地来到凤歧坪乡嘉达村开展驻村扶贫,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
相比于清华山村,嘉达村地域更广、人口更多、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全村共有贫困户183户、576人。驻村后,肖高锦便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收集意见建议,与村支两委一道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扶贫工作规划,深入推进扶贫工作。
肖高锦(左一)在嘉达村走访村民
身处扶贫工作的最前线,肖高锦既是嘉达村指导员,又是村民矛盾纠纷处理调解员、森林防火扑火战斗员,他的足迹踏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
“气温温差大、蓄水能力极差、缺水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危房多,存在安全隐患。”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原因使得嘉达村过去无致富产业。
对此,肖高锦和村干部确立基础设施先行、特色产业支撑、因人施策保障的扶贫工作思路,实施脱贫五个一批方案,动工建设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
在肖高锦的带领下,嘉达村兴建村级光伏发电扶贫项目1个,安全饮水提升工程4个,通畅工程3.3公里,通达、通组公路共计9公里;为全村发放乌骨鸡、土黄鸡苗1.008万只,引导贫困户创办同心种养殖合作社一个,引导成立了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1个。
“扶贫路上有困难、有委屈、有泪水,但看到党的政策给贫困地区带来巨大变化,群众脸上露出满意笑容,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肖高锦说,组织有要求,自己对扶贫工作熟悉,也想为扶贫事业奉献最后一点余热。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只要有机会,还是会继续奋战在扶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