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作为省政协委员履职的近5年,我觉得好像在弹指一挥间,可仔细一想,又觉得许多事情做起来更像是水滴石穿,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方能久久为功。
舒勇 省政协委员 知名艺术家
“每日一画” 讲述抗疫故事
3月20日是我用“每日一画”的方式致敬抗疫英雄的第784天,画的是泉州,关注的是泉州的疫情。
2021年1月26日,我正式开始每日创作一幅抗疫内容的画,原本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可随着创作的深入,我渐渐感觉到这已经不是画一幅画那么简单了,这是对疫情的跟踪,是用我自己的方式见证疫情的发展和变化。
从构思到绘画,再到后期处理,我每天花在创作上的时间有十来个小时,熬夜是常事。第一天开始时,我想,画到100幅差不多了。到了100幅,我发现才刚刚开始。到第600幅、第700幅,心理极限和创作极限被不断挑战。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想自己不可能坚持下来。
最开始,我每天都会把自己的作品发给好友们,却很少能得到回复。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绘画作品的日渐丰富,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有医生给我提出建议,希望在画中体现中医的价值,于是《神针》应运而生;以口罩为主角,取名为《约束为自由》的画作,标题是一位朋友给的灵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每日一画”中,也让我的坚持得到了更多的力量。
疫情期间,受“每日一画”的感染,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发起“文艺战‘疫’——新阶层人士致敬英雄公益捐赠活动”,向常德、益阳等地捐赠总价值超过300万元的抗疫物资。
要说“每日一画”能产生什么重要意义,这个我还真说不出,但是创作的过程的确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化。战“疫”还未结束,“每日一画”也还在坚持,我希望能用它讲好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
挖掘和发展 乡村文化
怀化是我的故乡,12年前我在这里筹备发起了“美丽乡村”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在这个平台上,村民是主角,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广场舞、旗袍秀、戏曲表演等都可以登台表演。
在举办到第十届时,我策划了一场“快闪摄影展”。当天,50名归乡的在外务工人员手捧50幅反映湖南新时代新蓝领工人风采的摄影作品,出现在开幕式现场和围观的群众之中。现场观众可以作为观者与他们合影,也可以手捧作品替代志愿者成为展览作品的载体。独特的展示形式,使摄影艺术又融入了行动艺术般的思考。
这个创意是以摄影作为媒介,将艺术介入乡村发展的一种实践。乡亲们手捧的不只是作品,更是他们自己一年来在外拼搏的艰辛与喜悦。事实上,乡村文化振兴一直是我的关注重点。担任省政协委员后的第一年,我便提交提案,呼吁加强乡村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我认为,乡村艺术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将为乡村文化提供展示平台,极大地释放乡村文化的艺术活力。我希望通过提案、建议呼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搭建乡村文化展示平台,创立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各地乡村文化名片。
致力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
2019年11月,我发现怀化市鹤城区金海村入村前的牌坊低于主干道路面,却没有明显标示,一般人很难看到,而这又是村民每天必经的道路,易出交通事故。于是我在政协云提出微建议,希望能设立指示牌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当年12月,怀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设施科经过现场调研,决定增设一块提示支路出车的警示标志。
微建议得到办理回复后,我感触良多。作为政协委员,提案、建议要落地落实,需要一点一滴的坚持,不能急功近利,久久为功方能出实效。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作为艺术家,我创作的《丝路金桥》的灵感来源于“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文化精神,我也希望《丝路金桥》能作为湖湘文化的典型符号来展示。我连续多年提交提案,建议在湖南打造首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动景观公园,打造“丝路金桥全球华人华侨世纪工程”,以此来推广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
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有大的进展,但我一定会继续呼吁,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慢慢去做。我相信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力量。
口述:舒勇 记录: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