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羽毛球奥运冠军田卿:感谢自己当初的坚持丨奋斗正青春
发布时间:2022-05-03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为展现80后、90后青年政协委员建功新时代的风采,政协融媒特推出“奋斗正青春——‘五四’青年节特别报道”。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湖南省政协委员、省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田卿的故事。


图片


田 卿

省政协委员

省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 摄



  扎着丸子头、身着牛仔外套、脚蹬帆布鞋,卸下奥运冠军光环的省政协委员、省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田卿,看上去既有活力,又多了一份成熟。与记者交谈时,36岁的她一脸笑容明媚。


  自湖南省羽毛球队建队以来,已诞生2个奥运冠军:一个是女单的龚智超,另一个则是女双的田卿。从6岁跟着父亲在家乡安化的羽毛球场边玩边练,到30岁退役,田卿笑着说:“我的青春都是在羽毛球场上度过的。”



从不被看好到奥运登顶


  采访田卿时,省羽毛球队训练馆内,几位女队员正在教练指导下练球。“她们接种完疫苗不久,还不能进行激烈训练。”田卿告诉记者。


  这个场馆承载着田卿许多的青春记忆。11岁时,她被选入省羽毛球队集训。每周一、三、五下午上文化课,其余时间训练,那时的她没有明确目标,每天过得很快乐。但随着她进入省队,再到国家二队、一队,压力接踵而来。


  “从省队到国家队的很多年里,我都不是被看好的那一个。”田卿坦言,自己在国家队的那些年,正是中国羽毛球的高光时刻,国羽强将频出,经常在国际大赛中包揽金牌,“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内卷太厉害了。”


  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前,由于缺乏合适的搭档,田卿在国家队已经5年没有出过任何成绩。“那种气氛太压抑了,不知道前途何在。”田卿说,当时她无数次地想放弃,也哭着对妈妈说想回家,但内心深处的不甘与倔强,还是让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田卿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田卿与赵芸蕾临时组成搭档。这对当时不被看好的组合,却爆冷击败了当时近乎无敌的于洋与王晓理搭档,获得女双金牌。从此,田卿与赵芸蕾固定搭档参赛。


图片


  2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在女双一号种子于洋与王晓理因场外因素而出局的情况下,田卿与赵芸蕾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最终为中国队实现女双奥运“五连冠”。


  从不被看好到万众瞩目,这条路上的艰辛旁人难以体会,田卿感慨:“感谢自己当初的坚持。”



从运动员到管理者


  2021年西安全运会的羽毛球看台上,有眼尖的球迷发现了久违的田卿,她正以湖南省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身份在赛场督战。


  从运动员到为运动员服务的管理者,是田卿的一个重要选择。2016年从国家队退役后,田卿经历了伤痛的困扰,也完成了人生的转变:2018年与同是奥运冠军的队友张楠结婚,2020年生下女儿。


  当时田卿依然经常在外征战,为了避免聚少离多,田卿曾计划留在北京。但当省体育局发出邀请后,她再三考虑后决定回到湖南,“毕竟对这里有感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湖南羽毛球在低谷中重新崛起。”


  作为湖南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羽毛球很受社会关注。2021年全运会上,湖南队的贾一凡与陈清晨获得女双冠军,她们也是目前中国羽毛球女双的头号种子选手。


图片

  田卿(右一)在训练场与运动员一起观摩比赛视频。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 摄


  “优秀教练和运动员后继乏人,是目前湖南女子羽毛球面临的困境。”田卿坦言,现在走专业道路的女孩子很少,家长觉得当运动员太辛苦、出路窄,更愿意让孩子将运动作为特长去正常升学。同时,羽毛球业余培训市场的火爆,也让队里很难留住优秀的年轻教练。


  在田卿看来,除了奖牌,竞技体育对于青少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和苏翊鸣一夜之间成为全民偶像,这是当今青少年最需要的正能量榜样。


  “如果我生的是儿子,一定培养他当专业运动员,但女儿就看她自己的意愿。”田卿笑着说:“运动员极少有抑郁的,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失败中成长,意志不断被磨练,心态很阳光。”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