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政协工作实际,以实践基地(委员工作室)为平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以更高标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铸牢政治基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湘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制约湘西发展的交通、能源、信息瓶颈彻底破解,湘西摆脱了千年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州政协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更高标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列为重点调研课题,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深入人心。增进文化认同。新世纪系列考古成果,揭开神秘湘西厚重历史文化面纱,药王洞遗址、下湾遗址填补了湘西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空白;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3.7万枚秦简,复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模式;十八洞村、矮寨大桥成为建党百年红色地标……绚丽多彩的湘西文化,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我们发挥政协优势,利用调研、视察等方式,通过政协云、委员工作室等新平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湘西篇章,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的重点是发展。州政协紧紧围绕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的创建目标,切实履行三大职能。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去年,组织开展了系列重点调研协商监督课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建言成果。今年,确定了“促进文旅融合,助力打造千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放管服’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15个调研、视察、监督课题,为促进湘西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二是拓展委员履职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州政协实践基地建设以委员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拓展委员履职渠道,探索民主协商向基层延伸。去年8月以来,全州已建成委员工作室200个,帮助解决实际难题820多个,其中,花垣县十八洞村“民主协商·互助五兴”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基层协商民主经验。三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凝聚共识和汇聚力量作为提升协商质量、增强协商效能的重要手段,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协作,广泛凝聚共识。今年,州政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更高标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为重点课题,通过调研、视察方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当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关注社会焦点、难点和民生热点,通过重点提案办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今年,提案立案242件,从中遴选13件重要提案报州委书记、州长阅批,确定9件重点提案由州委常委、副州长领办,所有提案进行了集中交办。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委员工作室以调研视察、微建议为抓手,开展“红军村红色贷,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开创了“红色文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截至目前,“红军村”60个重点产业及1.3926万户农户,授信金额7.1亿元,发放贷款2.3亿元。州政协将继续抓实委员工作室这个履职平台,打通政协云与政府数据平台联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困,推动全州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奔向共同富裕。
作者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