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协
在履职中创新 在创新中履职——第六届常德市政协工作回眸
发布时间:2016-12-18编辑:
分享


2016-12-18 17:20:07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2016年11月10日,省政协主席李微微一行在常德调研。图为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向李微微介绍海绵城市建设。



  ◆湘声报记者 龚菁琦  通讯员 曾易 沈毅

  

  常德,携武陵、雪峰二脉,挽沅澧两水,扼洞庭湖首。自古人文鼎盛的这方热土,如今更呈现出一幅经济昌盛、城市欣荣、民生安乐的美丽图景。常德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辉煌,市政协广泛团结各族各界,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六届一次会议以来,常德市政协以创新思维谋划工作,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补齐民主监督短板、用“十五字”工作法推进提案工作“三个转变”、引入竞争机制确定大会发言……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使政协工作呈现出务实有效、多方点赞、有为有位的生动局面。常德政协工作连续两次走进了全国政协培训中心的讲堂。

  

  中共常德市委书记王群这样评价市政协工作:“市政协紧紧围绕新常德新创业,议全局之事,立发展之论,献务实之策,职能作用发挥得非常好,好就好在具体化、好就好在接地气、好就好在与常德的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常德的发展,有政协委员的智慧,有政协委员的心血。”

  

  “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政协委员的身影;哪里有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哪里就有政协委员的行动。我对人民政协及政协委员内心充满敬意和感激。”常德市市长周德睿也为政协点赞。

  

  面对湘声报记者的采访,常德市政协主席李爱国如数家珍,又深有体会地说:“创新,是引领政协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政协工作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在履职中创新、在创新中履职。只有不断探索政协履职的新机制、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协优势、履行政协职能、彰显政协价值。”

  

  精准发力,协商建言出新成果

  

  2016年8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常德市关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这份对常德发展意义重大的文件背后,凝聚着政协的智慧、委员的心血。

  

  自古就被赞为“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的常德,因其先进的城市水系治理理念,于2015年3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如何让海绵城市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让市民共享的城市建设成果?市政协调研小组从市内的智慧谷到滨湖公园,再到四川、重庆、广西,开展长达两个月的调研。

  

  市政协委员张益源建言,“可以充分运用PPP模式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市政协经科人资环委主任马志列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

  

  通过深入调研形成的市政协常委会议建议案呈送市委、市政府后,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在全国领先出台了《常德市关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政协积极建言常德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南方模式”后,当年11月,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与常德市达成了海绵产业建设合作意向。

  

  “政协近年来建言成果丰硕,关键在于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协商充分。在选题方面既紧扣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也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次参加政协调研的张益源告诉记者。

  

  在金色晓岛小区,一位业主小孩半夜生病,需尽快送往医院,但车库门口被一辆车堵住,小孩因此耽误就诊。车辆占据人行道、绿化带,甚至是消防通道,是许多老旧小区面临的难题,其物业管理机制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面对委员们反映的这一棘手问题,市政协不遗余力,力鼓疾呼。“建议政府明确各部门在物业管理中的重点职责”“建议将物业管理纳入完美社区网络化管理范畴”……一条条建言最终形成一份高水准的建议案,市委书记王群对建议案做出批示,要求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迅速部署。

  

  2016年12月,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谋”,对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关爱帮扶计生特困家庭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协商,体现了市政协一贯倡导的“小切口、真情怀”。

  

  2014年10月,常德市多家单位联合组织“善德行”关爱计生特困家庭大型公益慈善活动,100名计生特困家庭代表环坐大圈,每个家庭都有简介资料,爱心人士直接将救助款送到他们手中,当日捐助总额达到151万元。

  

  活动源于市政协常委会议开展的关爱帮扶计生特困家庭专题协商。“失独家庭的问题不容小觑。”市政协以常委会议建议案的形式,提出了加强养老、住房、就医、精神慰藉等帮扶措施的建议,市政府随即将关爱帮扶工作纳入了考核、将帮扶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提高了扶助标准。

  

  补齐短板,民主监督有新套路

  

  一本四五斤重、厚得像辞典的《民主评监督工作资料汇编》,是这几年常德市政协探索开展重点事项监督的生动纪实。

  

  李爱国坦言,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这两大政协职能相比,民主监督显得相对薄弱。于是市政协从“弱项”入手,主动出击,走出了一条民主监督的新路子。

  

  “定点购置消防器材,明显高于同类产品价格”“工程验收效率低”“消防站点布局不合理”……2015年,市政协委员李云被派驻市公安消防支队任民主监督员,在集中点评测评大会上,他提出的一系列尖锐意见,引起会场不小的轰动。

  

  测评结果显示,市公安消防支队排名靠后。随后,市政府召开会议,邀请政协委员参加,研讨如何解决清单难题。“民主监督成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有效增强了民主监督的刚性。”李云谈到。

  

  到了第二年监督回访时,消防支队排名迅速提高。“消防行政审批办理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还要求相关人员签订廉政责任状”,这些变化让李云十分欣慰。

  

  和李云有相似体验的,还有许多担任民主监督员的市政协委员。2014年以来,市政协提高民主监督组织化程度,向多个市直部门委派民主监督小组,每年选择一个主题开展重点事项监督,从聚焦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环”。

  

  ——确定监督主题。从2014年“推进‘三大战役’”,2015年关注“民生安全”,到2016年对本届政协的建议案、提案、监督意见等重要履职成果的转化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回访,充分体现了“市委政府重点抓什么、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什么,政协就重点监督什么”的原则;

  

  ——组建监督队伍。根据监督主题确定监督对象,遴选部分市政协委员,组建多个民主监督小组,对相关部门开展“一对一”的集中监督。

  

  ——统一监督方法。从监督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统一监督程序和方法。比如2014年就明确了“七个一”的规定动作,即听取一次情况汇报、组织一次民意调查、征求一次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意见、形成一份监督情况点评报告等。

  

  ——集中点评测评。召开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全体市政协常委、民主监督小组全体成员、部分市民代表参加的集中点评测评大会,各监督小组分别对被监督单位进行点评后,由全体常委和市民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

  

  ——问题交办督办。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点评测评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列出问题清单提交市委市政府,经专门会议集中交办,使政协的监督意见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

  

  ——跨年结账总结。每年3月,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对上年民主监督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视察,进行结账式总结。

  

  2014年12月,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集中交办会议,将针对“三大战役”的63条监督意见,一次性交办给了12个被监督单位;2015年集中交办了针对“民生安全”的51条监督意见;2016年集中交办了36条监督意见。

  

  监督意见交办2个月之后,市委办、市政府办与市政协办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联合督查,各监督小组开展跟踪监督,进一步督促整改和落实。

  

  “监督主题集中,组织化程度提高,通过多种方式监督成果运用,令市政协探索开展的重点事项监督掷地有声。”一位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如此评价。

  

  创新方法,提案工作呈新气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提案的数量多质量低,提案问题解决率不高,委员‘被满意’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委员有意见,承办单位也有意见。”市政协提案委主任莫宏光坦言。

  

  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协提炼出“三提前、双把关、调结构、协商办、综合评”的“十五字”工作法,推进了提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提案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市六届政协共立案1707件提案,提案结构进一步优化,集体提案和联名提案的比重由2013年的12.3%提高到60.3%,提案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率由78.3%提高到93.1%。

  

  强力助推“1115”工程、抢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一件件提案,“站得高、看得准、写得好、办得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符合常德发展实际、代表民意诉求、具有可操作性,一直是衡量提案质量的标准。

  

  每年10月,市政协启动 “撰写提案月”活动,同时把提交提案的截止时间提前到全会召开前20天,为提案审查留出时间。

  

  在市政协委员施建华眼中,这种安排“不仅避免了委员之间选题雷同,更改变了过去少数委员在全会期间临时抱佛脚、突击写提案的做法”。

  

  遵循“预审、初审、复审、终审”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突出专委会预审把关和提案审查小组初审把关两个关键环节,提高提案的立案审查质量。

  

  在两会期间,利用空隙,将提案办理大户召集起来,商讨交办事宜,大大减少了提案回娘家的现象。“以往有不少提案需要返工交办,自从有这个双向交流会后,二次交办的情况大大减少。”莫宏光说。

  

  此外,市政协还鼓励提交集体提案、联名提案,明确要求党派团体、专委会、区县市政协活动组,每年至少提交3至5件集体提案或联名提案。

  

  “办理实效也是真金白银。”施建华拿出一组数据来作说明。年初他提交《关于完善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实现智能化运营》的提案。12月12日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已建成135个自行车服务站点,4159个锁车器, 3550辆公共自行车均已投入运营,3.2万余名老用户全部导入新系统。

  

  为有效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在市政协的提请下,常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了年度绩效评估的内容,分值为5分。

  

  质优者上,大会发言建新机制

  

  通过层层遴选、“竞争上岗”,市政协委员易蓉获得了2015年市政协全会的大会发言资格。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令他倍加珍惜,反复调研修改直至满意。

  

  作为政协全会的重头戏,大会发言深受政协各参加单位重视,由于受时间限制,市政协每年最多只能安排10人上台发言,其他只能作书面发言。

  

  “为了让最优秀的发言者代表政协发声,我们引入竞争机制,不卡比例、不分名额,一律凭材料的质量确定上台发言对象。”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郭杰向记者详细介绍大会发言的遴选方式。

  

  每年10月,市政协发出通知,向各参加单位和全体委员征集大会发言材料,研究室初审以后,再由专家组评审。

  

  ”研究室审查一看选题,二看质量。”郭杰介绍,对于往年已经作过大会发言的选题、对于政协已经作过专题协商的选题、对于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部署了的选题,均排除出大会发言范围;此外要看材料情况是否清楚、问题是否准确、建议是否可行。

  

  专家组评审集中在每年11月进行,成员由市内长期从事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一定权威和影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评审后,取综合评分前30名的材料为大会发言材料,其中前10名上台发言、其他书面发言。

  

  与此同时,专家组还对入选材料提出修改意见,由研究室牵头,反馈给材料报送单位或委员进行修改完善,对于调研不够深入、建议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启动二次调研,进一步补充情况、完善内容。

  

  不仅如此,在全会召开前,市政协还组织委员进行集中试讲,对发言委员的语速、音量、着装、仪表等作具体的指导。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大会发言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大会发言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和热议。”易蓉由衷感慨。

  

  据统计,市政协每年组织的30篇大会发言材料,均有一半以上获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签批。关于要像抓扶贫一样抓企业解困、关于“常德河街”建设要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关于取消医保首诊制度等大会发言,都在会场产生“轰动”效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