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促发展 描绘耒水新篇章
——2016年耒阳市夯实党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纪实
耒水滔滔,奔流不息;千年古邑,旌旗卷舒。
耒阳,一个神奇的地方,神农在此首创耒耜,蔡伦回乡传授造纸……这里,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高擎鲜红如炬的旗帜,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实干彰显担当,全体党员干部在攻坚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奋进。2016年上半年共完成GDP179.75亿元,同比增长8.0%;完成财政总收入14.12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双过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87亿元,增长13.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
◆湘声报记者 李煜 邱毅 通讯员 李爱成
耒阳市委书记彭玉明(中)和耒阳市政协主席张东辉(右二)在龙塘凤形煤矿调研安全生产。
耒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向阳(前左一)陪同衡阳市相关领导调研金融服务三农工作。
“点”上开花,夯实党建固根本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耒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源泉。”耒阳市委书记彭玉明一语中的。近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意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抓好基层党建,力促脱贫攻坚。”耒阳市新市镇龙市村,几行粉刷在外墙的标语分外醒目。该村村民梁育明的“发家史”,颇有点传奇。他曾因为赌博倾家荡产,窘迫时,一度想远走他乡。村“两委”及时上门帮扶,针对他曾经在广东打工种菜的优势,为他担保贷款10万元搞起了蔬菜大棚,还积极到城区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帮他联系供货点,两年的光景,梁育明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建起了洋房。“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梁育明一句憨厚的话道出了脱贫攻坚的大道理。
“打牢基础,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让每名党员都成为扶贫攻坚战的先锋。”这是耒阳市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发出的最强音。近年来,耒阳市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围绕“岗位作贡献、合格见行动、共建新耒阳”这一主题,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 “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深入开展 “机关联基层、党员联群众”活动,在农村和社区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在非公企业全面落实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制度,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在全市形成了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生动格局。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我的心里感到暖暖的。感谢市里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要是以前,托人到城里和镇里跑上好几回,还不一定能办妥。”2016年7月14日,耒阳市大市镇排一村的刘智民老人来到村里的“零公里”便民服务中心,不到几分钟时间,就查询到了自己养老金的有关情况。——这样的情景,正是耒阳基层党组织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一个缩影。
2016年,耒阳市对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个村均选派一名熟悉党建、善抓管理、了解市场的“第一书记”进行驻村帮扶,重点帮助贫困村抓好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理清发展思路。截止目前,全市组织156个市直单位及各单位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分别与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9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筹集扶贫资金482.62万元、启动脱贫项目126个。
“面”上出彩,狠抓作风强服务
2016年11月3日,耒阳市纪委向全市通报四起违反“四风”问题典型案件,并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查自纠走过场、问题整改不彻底的,坚决实行“一案双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作风建设是干成事的重要保障,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是耒阳各级的共识。近年来,耒阳市为从根本上解决为官不为、政令不通等问题,2015年初,耒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的一号文件,把工作全部量化后与单位和干部考核挂钩,严格按工作开展和项目开工进度的时间结点到期结账。
“一号文件”似一把利剑,荡涤了阴霾,净化了社会风气。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加强作风建设,突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这条主线,落实“五服务”的要求,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实现服务群众“零公里”。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实现服务群众“零懈怠”。认真组织开展“七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集中培训、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活动、开展一次“党性之问”专题讨论、主动上一次专题党课、观看一批典型人物电影、开展一次红色基地教学活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扫思想之“尘”、补精神之“钙”,强化部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服务效率,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截至目前,耒阳市“四大家”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均到联系点讲了党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保证了党课效果,受到基层党员群众欢迎和好评。
其次健全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缝隙”。依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以“亮比创评”擦亮服务单位窗口,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亮比创评”活动,并接受群众评议、党员互评和领导点评,有效提升了窗口单位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了全市经济发展环境。以“六代服务”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指导和督促村、社区党组织以远教站点为依托,全面实行代缴、代办、代访、代销、代购、代管服务,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
再次改进服务作风,实现服务群众“零隔阂”。通过组织开展“五个一”和“五心”服务活动,持续用力解决好“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为官不为”、不敢担当等突出问题,树立服务新形象。与此同时,在市乡两级换届选举中,印发5万余份“致全市选民的公开信”,坚决打击徇私舞弊、拉票贿选等行为,切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典型案件15起,并分6批次进行了公开曝光,对全市党员干部形成了强大震慑。
强化“五个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为带来便捷的同时,更接近了党(干)群的关系。
“现在城里和乡里干部下村的时间更多了,我们有什么困难,上面下派来的干部在家直接就解决了,办事更方便、也更快捷了……”2016年10月3日,遥田镇红星村村民谢秋平手里拿着“耒阳市民情联系卡”高兴地说。近年来,耒阳市各级各部门采取现场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跟踪回访等方式,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着力打通民意诉求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服务群众“无缝化”对接。
“线”上结果,聚精会神促发展
“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同气连枝、密不可分。”耒阳市市长李向阳用这样一句话生动地阐述党建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今后5年是耒阳脱贫奔康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突破期、追赶跨越的关键期,耒阳将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奔康、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开放合作、环境提升、民生改善“七大攻坚”行动,确保GDP达610亿元,年均增长9%;财政总收入达42.4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565亿元,年均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45:4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 20%以上。
深化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耒阳市工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截止目前,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54亿元,增长5.03%。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7.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亿元。商贸物流加速发展,投资上10亿元的亿丰国际商贸城已经落地。制订出台了《耒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力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成功获评省农村电商推进示范县(市);实现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成功争取海关设站。
2016年以来,争取项目28个,到位资金14.8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12亿元的全年目标。其中,哲桥工业新城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武广耒阳西站综合开发项目等5大项目纳入全省第三批省级示范PPP项目。2016年5月26日,耒阳市举行部分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江东生鲜冷链物流园、鹿岐峰片区建设、生物降解膜等12个30年市庆重点项目全面开工,截至9月底,全市第一批计划实施的133个重点项目实际开(复)工102个,开工率达76.96%。
推动城乡同治,城市品质切实提高。切实加强城建城管,大桥路、人民路、蔡伦中路等城区主次干道全面油化、绿化、亮化,耒阳大桥拆除重建全面竣工通车,鹿岐峰大桥抓紧建设。桂花园小区、兴隆小区、南方社区、彭桥三组4个示范小区的提质改造基本完成。马阜岭公园、烈士陵园提质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狮子岭公园、青龙塔公园、沿江北路风光带建设扎实推进,马路市场、夜宵摊点、违章占道及“两违”建筑得到有效整治,市容市貌持续改善。农村路网不断完善,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60公里,安保设施工程已完成14.49公里。
坚持民生为本,幸福指数持续提升。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截止2016年9月底,民生支出达18.6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6.77%。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定对322户、117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发放贫困户小额信贷贷款27.6万元。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五保户在县、乡两级定点医院住院费用继续实行全免。教育基础不断夯实,启动非完全小学和合格教学点建设20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37个。
“植”优补短,凝聚合力保增长
耒阳扼守湘南门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物产资源丰富。曾几何时,一煤独大的魔咒长期困扰和制约着发展。多年来,煤炭经济曾占据耒阳半壁江山,尤其是“煤、电”成为经济的两大亮点。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中煤炭与电力工业曾一度占到全部工业产值的64.7%,煤炭税费收入占比超过一半。而与此同时,近年来,该市虽然经济转型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老旧国有企业较多、产业结构不合理、钢材水泥等产能过剩、旅游开发不强等诸多短板,发展和完善空间较大。如何补齐这些短板、拉动全市经济再上新台阶已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经济发展如何破题?耒阳的决策者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2016年,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履职衡阳后,全方位调研全市经济发展,提出“要着力补齐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短板”。并成立了“植优势、补短板、促发展”领导小组,密切出台系列促进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来衡投资兴业,着力进行“植优补短”。
耒阳市依托地处湖南南部,紧邻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作出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一场补短板,保增长的终极战役在耒阳全面打响。
耒阳创新创业园标准厂房项目作为省“1352”和“省长工程”,其从建设开始起就饱受各方关注。三个月立项,一年竣工,耒阳再一次创造了历史。原以为是筑巢引凤,谁知竟是凤等入巢。项目尚未完工,厂房就被租赁一空。厂房速度远远赶不上预约速度——又一次创造了耒阳神话。这个神奇的速度得益于耒阳重磅去疴、持续优化经济环境的强力举措。
近年来,耒阳市引进了15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引进投资400多亿元。今年,耒阳星宇电线厂、胖哥槟榔、南方水泥等重点引进项目逆势上扬,双双实现开门红,预计全年可上交税收5000余万元。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143万耒阳人民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积极投身耒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崇严尚实的耒阳人必将继续书写党建这一伟大工程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