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全民航首个! “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1-09-03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全民航首个!

“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探访长沙机场

“涉及高风险航班服务人员集中居住区”


9月1日,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3号国际货站北面,历时20天建成的全民航首个“涉及高风险航班服务人员集中居住区”投入使用,上午11点,第一批机场相关工作人员“拎包入住”。该居住区将为湖南筑牢“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发挥重要作用。正式启用前,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全民航首个!“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分离(100358)-20210903142158.jpg集中居住区一角


设施一应俱全

工作人员“拎包入住”


无人超市、篮球场、羽毛球场、医务室、核酸检测专用房……集中居住区内,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集中居住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73.2平方米。项目为装配式箱式板房,可容纳296人临时居住以及20人管理办公。每个房间配置了空调、电视、洗浴、衣柜、桌椅、床上用品及日常生活配套设施等。


按照安全、环保、智能的建设要求,项目还配套了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测温系统、360度高清无死角监控等,并按照疫情防控隔离人员防疫要求,配置了相应防疫及保障设施。整个集中居住区与外界通过围墙隔离,园内每栋设置两个出入口,设两个隔离休息区,两个区间走廊通过常闭疏散门进行隔离,最大化减少人员交叉。


“居住区8栋板房,分东西两个区布置,中间间隔30米以上,实行严格规范管理。”湖南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汪曦介绍,湖南机场集团在人员入住、换区、退出,以及后勤生活保障、日常管理、卫生防疫、生活纪律、应急处置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


为让居住人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集中居住区还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成立了管理小组临时党支部。同时,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抗疫必胜关爱微信群”,开设“疫同成长·云陪伴”24小时关爱专线,每周将开展一次线上心理关爱微课,通过交流谈心,分享视频、文章等方式,帮助员工及时舒缓心理压力。


筑牢“外防输入”

20天创造“机场速度”


“建设‘涉及高风险航班服务人员集中居住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防疫工作部署和民航局‘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要求的具体举措,项目的建成使用将为筑牢‘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做出湖南机场的积极贡献。”湖南机场集团董事长姚英杰说。


自7月以来,多地机场、口岸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并造成一定范围扩散,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民航局立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管理要求,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防止疫情通过航空途径扩散。


湖南机场集团迅速响应,对直接接触国际旅客、货物的保障人员实施“14+7+7”封闭式管理,保证国际和国内航班的工作人员不交叉,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严格区分,并安排酒店集中居住、专车保障、餐食单独配送,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由于防疫形势的复杂性、长期性,为科学精准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管控高风险岗位人员,湖南机场集团研究决定建设“涉及高风险航班服务人员集中居住区”,明确集中居住区项目要又好又快地推进。


经过认真比对,集中居住区项目选址距机场直线距离仅200米,可减少转运风险,便于管控。


在项目设计方面,方案反复听取省市县三级联防联控专家组意见,在间距、通风、疏散、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论证。


集中居住区项目属于应急和抢险救灾工程。8月11日,项目完成终版设计方案;8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组克服高温多雨天气,采用“多班倒”作业方式,保持机械设备不停歇作业,加快推进工期。8月21日,完成所有板房基础浇筑;26日,完成场内道路浇筑;27日,完成箱式板房安装工作;29日,完成所有水电安装工作;30日,完成所有电器、家具安装工作;9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创造了湖南的“机场速度”。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

通讯员 | 邓竹君 周磊 刘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