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过一片片竹海,温柔地撒在隆兴学校的操场上。10来个长发小女孩,站成一排,弯着腰,嬉笑着;三五个老师,熟练地为她们洗着头发,一股微风拂过,操场上荡起阵阵清香……24岁的山区教师陈琳清,用相机记录着学校的日常。
刘晴、陈琳清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
2年前,刚毕业的陈琳清来到大山深处,成为湖南省衡阳县金溪镇隆兴学校20名教师中的一员。这所山村学校,九个年级,一共122名学生。“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的宝。”隆兴学校校长易振华说。
体育老师朱振东正在教小孩如何运球。
做孩子们的“家长”
3年前,易振华回到家乡的这所山村小学,担任校长兼物理老师。一次带队进城参加比赛,他在台下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胆怯,一只只小手,不知所措地来回晃动;孩子们看向城里小孩时,眼神里充满了羡慕与期待。
那一刻,他决定,把这些孩子们,当做手心中的“宝”,去教育,去呵护。
每逢端午、中秋等佳节,食堂里热闹非凡。易振华与老师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做月饼,还一边讲述着节日的由来,并叮嘱他们,记得带些给爷爷奶奶回去品尝。
在两层楼的学生宿舍里,可以经常看见,细心的女老师们正在教年纪小的孩子洗衣服、整理内务。
山区冷,孩子们家里没有好的浴室条件,女孩们的长发在冬天会打结,刘晴便会在课后带她们去太阳下洗头,再一个个吹干,给女孩编辫子。
下午五六点,学校的篮球场上,能看见一个矫健的身姿,在手把手教着小男孩们,如何起动,如何变向跑,如何投篮。
爽朗的笑声、淳朴的笑脸,仿佛这就是一个温暖的家。
老师们与孩子们一起做“六一”节礼物。
双向奔赴 幸福成长
与城里孩子相比,山区的的孩子既单纯,又敏感。刘晴决定投入更多耐心:面对学生,每天至少表扬一次、逗笑一次;称呼他们为“宝贝”或者小名。孩子们最初听到时往往出乎意料——在他们此前的成长过程中,这是第一次被叫“宝贝”。
学生们的纯真,也不时感动着老师们。时常有毕业生回到学校探望老师,去年年底,刘晴被邀请参加了一位学生的婚礼。“爱真的是相互的,我们教会了小孩爱与成长,孩子们同样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刘晴说。
孩子们一起进行快乐游戏。
初中二年级男孩小才,原本喜欢打闹的他,现在成为了学校学生篮球队的一员,还当上了班长,书包里不时都是鼓鼓的,那是带给老师们的枇杷和柚子。
一年级女孩伊伊说:“我现在变得更乖了,我会自己洗衣服,扎辫子,这都是雪薇妈妈教我的。”
五年级阿强,是个害羞的男孩,喜欢看书,他说:“老师们对我特别好,经常给我补习功课。”他希望以后“能带爷爷奶奶去城市生活”。
山区的夜,又冷,又黑;山区孩子们,心是暖的,眼睛是亮的!
采访结束的晚上,金溪镇学区负责人谭天一对记者说:“这几年乡里全面实施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计划,并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支助;全乡1272名中小学生,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宝’!”(文中孩子姓名均为化名)
(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陈曙霞 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