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讯 湖南博物院跨年大展“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11月12日在博物院艺术大厅开幕。展览继续沿用往届“艺术长沙”的策展理念,采取多场馆联合举办,“三馆一线”式的参观体验模式,共同推出国内外八位艺术家个展。
“艺术长沙”共分为三个展区,每个展区根据场馆的特性不同再结合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形式,使展览本身呈现出不同的亮点。
湖南博物院展区以“根基”为主题,从中华文明的宏观视野出发,将油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线索,试图将其在中国的传播、推广与演变进度,阐释为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内化过程。作为展览的“根基”,由三位中国艺术家的个展组成:张恩利的“容器”、王郁洋的“奇云”和苏新平的“延绵”。三位艺术家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向,但从他们的艺术中,可以发现与捕捉一种贯穿至今,以“油画”为代表的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经验:一面是与时俱进的“普遍”的生活世界,一面是思考与呈现“我们是谁”的价值世界,两个世界辩证统一在对于自我历史的叙事与践行中。
长沙美术馆和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区以“三相”为主题,聚焦于中国画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更新,通过彭先诚的“诚者亦灵变”、梁铨的“日日试新泉”与卢甫圣的“知一知二间”三个个展,借用流经长沙奔涌向前的湘江的意象,不仅提示了湖南文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的历史意义与地缘作用,也以中华文明水的智慧,在当代语境中,展现三位画家回应历史、周遭与自我的不同侧面。
李自健美术馆展区以“鸟·道——生生不息”为题,于11月13日正式开展。展览汇聚了艺术家冯放以“候鸟-鹤”为主题创作的全系列艺术作品,构成强势回顾性阵容,类型涵括了综合材料、水墨油画、装置雕塑、影像、交互影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多层角度和视野呈现出艺术家对于“鹤”这一主题的深度思考和富有东方哲思意味的当代艺术表达,营造出一个戏剧性且富有视觉冲击力、引人深思的场域空间。
“艺术长沙”双年展自2007年9月由湖南博物院、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推出以来,至今已持续举办至第八届,已逐步从地域性展览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大展,成为中国艺术界颇具学术性和当代性的双年展之一。
(李叶 王恩超 夏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