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绿色提案大户”,全国政协常委、民进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加快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关于支持湖南超高压输湘通道建设的建议》等6份提案,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湖南实现碳达峰等问题积极建言。
“从今年起,长江开始‘十年禁渔’,老百姓吃鱼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天然水域捕捞量占比很小,长江每年的捕捞量也不足10万吨,仅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32%。”
谈及此事时,潘碧灵也道出了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部分区域水产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但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尚未引起社会重视。
潘碧灵说,当前水产养殖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散户精养鱼塘尾水存在直排现象。为防治病虫害,养殖户一般会在枯水期的冬季干塘晒塘,集中排放的养殖尾水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带来影响。不仅如此,为了防治鱼病、提高产量,抗生素的使用也为人类的食用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埋下了隐患。
“目前,国家层面未出台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规,原农业部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要求相对宽松。”潘碧灵表示,除少数省份外,国家层面、大部分省市尚未出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范和指南。
为此,潘碧灵建议,加快制订出台《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构建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积极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特色品牌,以国有渔场为抓手,鼓励在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设置一定比例的尾水生态化处理区,大力推广浙江、江苏等地“三池两坝”“四池三坝”等治理经验。
近年来,湖南的能源发展一直是潘碧灵关注的问题。
潘碧灵介绍,湖南一直积极响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号召,“十三五”以来,以低于全国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低碳发展初具成效。在“十四五”规划中,湖南也明确提出了要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在调研中,潘碧灵发现,受省内一次能源禀赋不足、地处全国能源输送通道末端等因素影响,能源保供压力大。未来,湖南还将面临降碳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
潘碧灵认为,破解这一矛盾,大幅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势在必行。为此,他提交了《关于支持湖南超高压输湘通道建设的建议》,建议国家从全国层面整体谋划各省市能源布局和碳达峰,优化完善国家电网布局,加快超高压能源输出通道建设,支持湖南、江西等省从西北地区输入能源,确保与全国其它省市区一道,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