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新闻出版界别委员走读湘西南 线上议村线下访村
发布时间:2020-11-28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ABUIABACGAAggfaR-AUouc_6mAMwuAg43wQ.jpg


  □湘声报记者李崎瑜


  11月25日至26日,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省政协新闻出版界委员赴怀化市,开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主题线下读书活动。委员们先后到会同县坪村镇、通道县万佛山镇、坪坦乡进行考察,并召开了四级政协委员读书座谈会。省政协原副主席刘晓参加。


  红配绿促发展


  “这里空气真新鲜,得多吸几口。”一下车,几位委员便对通道县的环境赞叹不已。通道县森林覆盖率达77.22%,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被誉为“地球绿肺”“生态氧吧”。


  为打造水墨宜居侗乡,通道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场战役,全方面落实绿色生态发展。同时,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发展,开发保护通道转兵会议旧址恭城书院、红六军团小水突围站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建成了红军街、红军浮桥、梨子界红军合葬墓等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全方位开展红色旅游产业。


  在会同县坪村镇,委员们参观了粟裕纪念馆和粟裕故居,接受了红色精神的熏陶。同时也了解了当地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情况。


  在座谈会上,刘晓说:“通道的‘绿色’首屈一指,来这里‘读书’,不仅看到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也体会到了线下读书的乐趣。”


  省政协委员、湖南日报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柏禹表示,在这里既看到了青山绿水,又看到了红色旅游资源,“一红一绿”很有特色,要将红绿结合发展。


  打造绿色共享农业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怀化最南端,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通道县发展种植产业的优势条件。在万佛山镇木脚村水果采摘园,结藤而长的百香果、大棚里红彤彤的火龙果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对于在湖南种植此类热带水果,大家感到十分好奇。


  木脚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走绿色共享农业发展之路。自2018年以来,全村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水果采摘园70亩、共享农场80亩,吸引当地村民入股分红,为村民提供在家创收的机会,目前已带动全村160余名劳动力(含40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400元。


  在木脚村党群服务中心,室外,几位农户正在加工制作红薯粉,见委员们上前探询,农户热情地介绍加工步骤;而在室内,则摆放了百香果、蜂蜜、野百合粉等农副产品,委员们纷纷上前带货、买货。


  村务专干宋寿程告诉记者,当地农产品可以通过线上商城进行交易,村支部正在拓展电商销售路径,并邀请当地网红进行直播带货。省政协委员、岳阳晚报社社长助理艾杰建议,要借助外界力量,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更有影响力的网红大V来带货。


  随后,艾杰在读书群里发出建议,虽然木脚村的农产品紧跟市场潮流,开通了电子商城和网红带货,但流量有限,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接更大平台来推流、引流。


  文化旅游融合共发展


  和侗歌、观侗舞,在坪坦乡第十四届通道县芦笙节上,委员们与侗家儿女共同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通道县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芦笙文化节,将村村寨寨的芦笙队伍组织在一起,既有表演赛,又有对抗赛。


  吴显功是都天村的带队,在他看来,芦笙节无疑促进了村与村之间的友好交流。一村主办活动,周边村积极响应,作为“东道主”村的村民,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好饭菜带到活动场地,供到场的客人们享用,因此被称为“团结百家宴”。


  通道县文旅局局长陈前君介绍,每年芦笙节,通道县会通过旅行社向外界发布旅游信息,很多外地游客也会过来参观,并对当地农户产品进行展销,游客将外地商品用车后备箱装载进村,又将村里的农产品用车后备箱拖走,当地人称之为“车后备箱活动”。


  近年来,通道县依托地域特点、民族特质和文化特色,着力推进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和部门资金3.5亿元,实施侗族风貌治理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侗寨民俗风情,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双赢。


  在侗寨的走访,委员们与当地百姓围聚在一起,品油茶、尝苦酒,充分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纷纷感慨民族大融合暖人心。


  在线上读书群里,委员们对农村建设保留乡味乡愁进行了讨论。胡彬彬委员表示,传统民间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要积极推进中国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