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理论、培训、实践三位一体,“三个基地”价值发现
发布时间:2023-01-08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理论、培训、实践三位一体,“三个基地”价值发现

 

未来,“管根本、管长远的”的“三个基地”,将作为深化三级政协联动的重要平台,为政协履职不断注入创新的活水,滋养着澎湃之心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唐静婷

 

“村里这千余亩水淹田荒废多年,要不租出去,要不我们自己搞点养殖。”“现在有政策,我们可以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首次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召开,最终达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共识。

协商之花,“月”开越美,永州市零陵区政协探索“乡村振兴月例会”这一特色履职品牌,在零陵区299个行政村、35个社区持续、规范、有效推进,既有效解决了村域矛盾 , 又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民主协商之路越迈越宽,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在当地落地生根。

零陵区政协的实践,是作为“实践基地”的永州市政协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缩影。

 

湘声报社 

2019年以来,永州市政协把“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有人的地方政协工作全覆盖”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主方向。

 

2019年5月,永州市被湖南省政协授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实践基地”,永州市政协把“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有人的地方政协工作全覆盖”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主方向。

那一年,包含永州在内共有 6 个市县政协被授予“实践基地”,同时还设立了一批“研究基地”“培训基地”。

时至2022年,“三个基地”建设已启动三年多时间。一个个数据、一件件成效,记录着“三个基地”这三年。

 

湘声报社 

2019年5月28日上午,湖南省政协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培训基地、实践基地建设。

 

 

雁阵效应:“三位一体”形成


基地的建立,是时代所需,对湖南来说基地也有着特殊的使命与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全国政协部署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人民政协历史上是首次。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理论研讨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强调,条件成熟的省级政协要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并把这项工作写入了2019年全国政协党组工作要点。

“湖南作为毛主席的家乡,更应该在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上干在深处、走在前列,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说,近年来,湖南全省各级政协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湖南的生动实践中,工作亮点很多、特色鲜明,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总结和提升,为湖南各级政协的创新实践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此背景下,2019年5月28日上午,湖南省政协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培训基地、实践基地建设。并且,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培训、实践贯通起来,形成理论研究、学习培训和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格局。

全国独创“三个基地”,打造“三位一体”格局,背后有着深入思考。

人民政协理论的研究、学习与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需要从总体上来把握。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武装指导工作实践;学习培训是重要环节,先进理论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只有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用;推动工作实践是目的,科学理论来自实践提炼,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才能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这三年来,“三个基地”建设不断成熟、形成合力。

 

湘声报社 

三年来,研究基地组成了一支100多人的专业研究队伍,推出了31个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基地以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和省政协研究室为主阵地,并在省委党校、省社科院、湖南师大、湘潭大学设立 4 个研究中心,构建“一基地+四中心”的理论研究格局,并聘请部分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工作人员为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培训基地分别在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省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干部学院设立线下培训基地,以及在政协云建设“政协云书院”和“政协云讲堂”线上培训基地。

2019 年,建立长沙、常德、永州、湘西自治州、双峰县、嘉禾县等 6 个实践基地。到2021 年,湖南全省 14 个市州政协和示范性委员工作室均已建立实践基地。

可以看到,“三个基地”的“三位一体”格局,让“三个基地”的雁阵效应初显,犹如雁群迁徙中的飞翔阵势,团队协作,互帮互助,“三个基地”组织力、协作力愈发增强。

 

溢出效应:履职品牌批量出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个基地”交相辉映,联动协作带领湖南各级政协履职提质增效,溢出效应增加,履职品牌批量出现。

“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汲取奋进力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的不竭动力。”2021年7月,湖南各级政协的 200 多名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或宣讲员,来到位于韶山的培训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题研修。

此次三级政协委员工作室成员集中研修,“三个基地”联动协作,在培训基地开课、邀请研究基地专家讲授、成员覆盖实践基地的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或宣讲员。推动了“三个基地”建设走深走实,“三个基地”的品牌形象更深入人心。

 

湘声报社 

2021年7月,200多名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或宣讲员在韶山培训基地参加湖南政协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修班。

 

“三个基地”的建设中,各个基地都充分延伸“触角”,整合资源、联动协作,为基地建设赋予更多内涵,也让各个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履职品牌。

在理论研究上,湖南省政协整合省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省内高校、市县政协研究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增加了研究深度,丰富了研究成果。研究中心和特约研究员集中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攻关,将课题成果汇编成册,供全省各级政协共学共享。面向市县政协征集理论文章,形成全省各级政协大学习、大研讨的局面。研究基地联系指导和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各级政协和高校院所共研共建的联动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构建“一基地+四中心”理论研究格局,建立“领导带头示范、专家集中攻关、委员广泛参与”的理论研究机制,完善重点课题选题申报、联系指导、评审转化程序,解决了政协理论研究“谁来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问题。

三年来,研究基地组成了一支 100 多人的专业研究队伍,推出了31个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18个课题成果在省级以上社科刊物发表。2022年又启动了12个重点研究课题。

在学习培训上,充分整合党校、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发挥政协云网上平台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学深悟透、学好学活。培训基地线上和线下联动发力,开设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汝城县沙洲村、花垣县十八洞村等“思政课堂”,搭建起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学习培训、凝聚共识的新平台。

三年来,共开办专题研修班 6 期,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 63 期,培训委员和政协工作者6000多人次。

在创新实践中,整合湖南各级政协资源,由工作基础较好的市县政协结合各自实际,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创新试点,取得经验后组织全省政协系统交流学习,以点带面,互学互鉴。

从首批设立的6个市县政协扩大到全省14个市州,实现市州政协实践基地全覆盖。实践基地坚持“省政协统筹指导、市县政协自主创新”工作思路,指导市县政协围绕“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更好凝聚共识”“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等课题,深入开展探索创新。

市县政协工作也由此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例如,湘潭市政协探索“四个衔接”工作法服务基层治理,衡阳市政协引导委员当好“八大员”,实施“五进”助力行动,岳阳市政协打造“忧乐连万家、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株洲市、益阳市、永州市多措并举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常德市、娄底市政协完善界别工作体系凝聚各界政治共识,还有宁乡市政协“基层民主协商对话会”平台,衡南县政协探索“委员工作室+屋场恳谈会”模式,嘉禾县政协“用好用活政协云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案例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等。

由此,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履职成果,让“三个基地”履职创新进一步延伸,溢出效应逐步增加,不仅向湖南各级政协传递“政协能量”,还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彰显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政协价值”。一大批履职品牌成为进一步推动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合力。

 

头部效应:一起向未来


“三个基地”建设这三年,在探索与实践中,不论是各级政协人还是专家学者,都对“三个基地”建设怀揣着更美好的愿景。

“目前,人民政协的广泛性、吸引力、凝聚力空前增强,形成了丰富的关于人民政协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超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三个基地”建设意义深远,也是十二届湖南省政协履职创新的一张名片。未来如何更好赋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融汇贯通、一体推进至关重要。三年的探索已让“三个基地”在十二届政协履职工作中显现出头部效应。

这三年,研究基地成果、实践基地经验走进了“培训课堂”,先后有 10 个重点研究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基地教材,4个录制成“政协云讲堂”视频课,永州市、嘉禾县等实践基地的政协主席还走进培训基地,介绍工作经验做法。研究基地加强了对实践基地的直接指导,实践基地的经验做法也为研究基地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这三年,“三个基地”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湖南政协头部履职品牌。研究基地重在学懂,培训基地重在弄通,实践基地重在做实,“三个基地”的有序有效运行,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三个环节真正贯穿起来,让各项探索创新重点更聚焦、措施更有效、影响更深远,也发挥着头部履职品牌的作用。

在 2022 年 7 月召开的“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一体推进‘三个基地’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可以看到湖南省政协正在进一步擘画“一体推进”的蓝图。

首先是建立政协工作通报机制,每年将省政协重要活动和重大工作以及实践基地的特色工作及时通报给各研究中心和特约研究员,组织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赴实践基地开展课题调研,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湖南各级政协的履职实践。

其次是建立研究基地专家学者赴培训基地授课机制,将研究成果更多应用于委员培训。省政协每年的专题研修班课程中,要有研究中心或重点课题研究团队的授课内容。

另外,持续打造“实践课堂”,把工作效果突出的市县实践基地和委员工作室,作为培训基地的实践课堂,组织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吸收实践基地创新成果走进培训课堂,邀请实践基地政协主席和有关同志进行授课交流。

与此同时,持续推动“三个基地”提质增效、建立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完善成果运用反馈机制,创办“三个基地”工作专报等也被纳入下一步工作计划之中。

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曾如是评价,“在十二届省政协系列工作品牌中, ‘三个基地’应该是打头的,管根本、管长远的”。

这段话道出了“三个基地”的“头部效应”至关重要,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湖南各级政协履职创新中,“三个基地”都将发挥头部引领作用。

可以看到,在深化“三个基地”建设的蓝图里,一体推进是关键词,这其中将会有湖南各级政协人的身影。未来,“管根本、管长远的”的“三个基地”,将作为深化三级政协联动的重要平台,为政协履职不断注入创新的活水,滋养着澎湃之心。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2年第8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