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讯 6月11日至12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政协齐聚山城重庆,参加由重庆市政协发起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参与主办的首届“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共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大计,发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政协声音。
研讨会上,包括浙江省、安徽省、重庆市、上海市、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在内的11省市政协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分别交流发言。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协作机制和“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联合倡议书。在协作机制框架下,长江经济带11省市政协将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通过建立共学、共研、共商、共督、共办、共享等机制开展相关活动,以协商联动方式助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共治共建共赢。
与会人员还前往多地实地视察了重庆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并表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共举沿江省市政协之力,共聚沿江政协委员之智,持续聚焦事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创新政协民主监督形式,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强大合力。
王硕 黄典
11省市做了这些事
浙江:以治水为重点,从对感官污染最明显的垃圾河、黑河、臭河入手,2016年完成了“清三河”任务,2017年全省基本剿灭劣V类水,2018年实施“两创建、两提升”为抓手的“五水共治”碧水行动。
安徽:全面推广新安江模式,到2020年全省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上海:以崇明生态岛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崇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乃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重要岛屿。
江苏:沿江干支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且在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在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或搬迁。凡是与所在园区无产业链关联、安全和环保隐患大的企业,在2020年底前依法关闭退出。严禁在长江干支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
江西: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十大攻坚行动”。坚持“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坚持“三水共治”、水岸联动、系统整治,推进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湖泊岸线综合治理。
湖北:将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作为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的首役,成立专项战役指挥部,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分类施策”“一企一策”,着力推进化工污染整治及企业转型升级。
湖南: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较大幅度改善了全省及长江水环境质量。2018年,与重庆市签署了《酉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湖南省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改革成果。省政协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落实情况”调研协调,“加快构建我省四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提案办理等。
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积极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积极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建立重点领域生态补偿机制。
云南:以全面开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为着力点,重点推进以长江流域为先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充分调动长江经济带各流域上下游地区的积极性,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责任共负、多元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贵州:建立了跨区域生态保护治理协作机制,赤水河流域的绿水青山正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