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定制旅游来了: 更好玩?如何玩?
发布时间:2017-06-30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旅游产品正升级,量身打造更个性

  

  最近,长沙摄影爱好者匡雅玲踏上了法国、意大利13日游的定制自由行之旅。埃菲尔铁塔、巴黎街头艺人、威尼斯城河岸边飞翔的白鸽……她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场闲适而美好的旅程。

  旅程的顺畅,得益于旅行定制师的量身打造,这也是匡雅玲总结多次跟团游以及自由行的经验之后,选择定制旅游的重要原因。

  在旅游产业升级与融合的大环境下,如今,定制旅行成为新的消费常态。

  目前,市场上的定制旅行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或突出旅行顾问的价值,或偏向后台技术导向,或侧重落地资源整合。不同切入点、不同定位、不同背景,也引导出不同的定制玩法。

  2016年被业界称为“定制旅游元年”,不少定制旅游公司都自这一年起步,不仅仅是OTA(在线旅行社),一些传统旅行社也向定制旅游抛出橄榄枝,拓展自己的经营范围。

  新热点

  文化+兴趣+体验

  匡雅玲一家曾定制过日本旅行,一家人乘坐地铁前往景点。儿子发现日本人在电梯上都是靠边站,中间留出一条通道给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回国后,每次乘坐电梯,儿子都靠边站好。这样的参与感,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个性化旅行,大家的关注点已从性价比转移到品质,旅行机构的产品也正在从“价格战”向品质飞跃。事实上,传统旅行中走马观花式的“跟团游”,已不能满足新兴游客多元化需求。

  如何深耕垂直细分市场,让用户享受极致旅行体验,是定制旅行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以“文化+兴趣+体验”为主题,深度挖掘目的地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生活体验,正成为定制旅行新热点。

  小蝌蚪旅游俱乐部创始人邓国山是一位旅行达人。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邓国山与妻子参与了一次高端私人定制泰国游——由司机、地陪、翻译组成的3人小分队全程服务。

  “地陪担心我们赶飞机没有吃饱,在接机时带给我们当地小吃,我品尝后觉得味道特别棒,于是告诉翻译我们想要感受小吃的制作过程。”邓国山回忆,地陪随即取消了出海计划,将他们带到一个百年传统老作坊,制作小吃。之后,他们还去了当地一个悬崖餐厅,在惊涛拍浪旁享用美食。在邓国山看来,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文化和精神享受是无可比拟的。

  这次经历让邓国山深受启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对定制旅游市场的趋势判断,他决心利用互联网平台,更好实现定制旅行的需求对接。之后,他创建了旅游俱乐部,推出了“文化+兴趣+体验”的定制旅游产品。

  2016年,湖南康辉集团成立了定制旅行公司,联合创始人周龙认为,传统旅行社的行程固定和隐形消费是旅行体验最大弊端。定制旅行,可以将传统旅行社的碎片化的资源自由整合,利用线下旅行社的销售、推广平台以及机票、酒店、签证等资源共享,为客户做定制旅行。

  模式

  定制师+数据库+系统

  定制旅行线路由谁来制定?具体怎么制定?如何指导用户出行?这不仅是定制旅游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各定制旅游公司竞争的核心。

  “2012年,我们开始招募旅行定制师。当时招聘信息在网上发出后,立即受到很多名校毕业生尤其是海归的关注。”无二之旅公关经理张玥介绍,旅行定制师大多是海归或者长期在外的旅行达人。

  在世界邦旅行网,平台上有2000多名来自全球的旅行达人的攻略,生产了10万条定制旅行线路。这家网站以“达人众包+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定制模式,将旅行达人们分享的攻略、线路信息的积累加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再根据客户需求作出及时调整。

  “定制旅行事实上是按照心愿做旅行服务,也是一种旅行管家式的服务。通过整合对客户及其同伴的旅行诉求,用不同的玩法,让用户更个性化地旅行,这也是为客户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世界邦旅行网董事长兼CEO张平合介绍。

  目前,一些成长型定制旅游公司仍需旅行定制师花费几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利用各种旅行攻略以及定制师的经验制定旅行路线。但起步较早的几家定制旅游网站,已凭借“定制师+数据库+系统”模式走在前列,用户在与旅行顾问沟通后,最快可在2小时之内,就能得到一套依靠人工智能算法+达人规划的行程。

  常见的定制旅游方式为:在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基础上,反复沟通、确认线路,完成机票、酒店、当地交通等的预订,同时提供旅途完整的“路书”。用户拿着路书出行,可以无障碍完成境外游的行程。

  不仅如此,有的定制旅游公司的电子行程单,还可以直接导航,将行程全线贯通。

  未来

  整合资源+深挖用户体验

  目前,定制旅游的主要客户群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定制旅游的价格,对身处于二线城市、习惯于跟团游的旅客来说,接受起来还有一段距离。”匡雅玲认为,定制旅游更适合于有旅行经验,并能承担相当数额的费用,却没有时间做旅行攻略的旅行者。如果进一步推广定制旅游,收费则应该更加亲民,同时做到对客户透明。

  “定制旅游正处于跟团游和一日游的夹缝中生存,普及度不高的原因有多方面。”邓国山说,一是经济水平决定人们出行和游玩的方式,二线城市中只有一部分人能接受定制旅游的价格;二是区域文化影响人们的消费意识;三是交通的区域性和差异化,出发地的区别导致出境航班、出境费用也不同。

  在众多旅游产品背后,究竟怎样才能让定制旅行更好玩?

  “旅游行业人士做定制可能更加专业,但不同行业的人则有另外的视野和对产品的诠释,未来跨界的资源整合能力将为定制旅游产品提供新的可能。”资深定制旅行者刘璐说,在产品资源之外,人的因素也很重要。比如博物馆之旅,邀请研究历史的学者进行讲解,可能会比导游带来的用户体验更好。

  随着行业不断完善,仅仅靠为客户提供线路策划后就转交当地旅行社对接的方式,已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定制旅行,游客到达目的地后的体验感才是定制过程中应该被充分考虑的部分。

  张平合认为,“旅游+”不断升温,线路的概念会逐渐弱化,深挖用户体验,整合目的地上游资源,以及采用非标化的极致服务体系,将是深度人文定制旅行的价值。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