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蔡烨
“氢能是典型的清洁能源,也是新的风口能源。氢能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谁抢抓了先机,就抢占了未来新型战略产业的高地。”省政协委员、民革岳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立新连续4年提交相关提案,助推湖南氢能产业布局,助力绿色湖南发展。
“湖南拥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发展氢能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条件,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希望能把握机遇,将氢能产业打造成下一个千亿产业。”陈立新建议,面向全球,依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全球氢能领域专家资源建立“全球氢能产业协同创新智库”,成立氢能研究院,推动氢能企业、产业研发、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集聚发展。
2020年12月,岳阳市云溪区云港路上,湖南首座加氢站建成
助氢入湘发展
2018年,陈立新在北京的一次招商活动中,了解到氢能产业,从此与氢能结下了不解之缘。
“氢能无污染,零排放,氢气燃烧只产生水;水又可继续制氢,循环使用,在大自然中取之不尽。”陈立新认为氢能很符合湖南绿色发展的需求,并开始了相关调研探索。
当年,他提出《关于推广芦苇生物质制氢的建议》提案,建议利用洞庭湖区丰富的芦苇资源制氢。如今该建议已经落地,当地已引进相关企业,正在推进洞庭湖芦竹生物质制氢项目。2019年,他提出《关于出台支持氢能发展政策的建议》提案;2020年提出《抓住清洁能源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提案;今年,他又提交了《关于创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建议》。
除了提案建议之外,在推动湖南氢能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陈立新还付出了诸多实际行动。2019年1月,他联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促成氢能城市建设项目落户岳阳。2020年10月,陈立新全程参与制定《岳阳氢能城市建设及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谈及氢能抢滩岳阳得到发展,陈立新感触颇深。他认为,湖南首先在岳阳布局该产业,是因为岳阳市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岳阳从2018年便开始谋划建设氢能城市,2019年签约“全球氢能示范城市”项目,并制定了《岳阳氢能城市建设及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岳阳氢能产业建设不断突破:湖南首座加氢站建成;国内首个完整的商业化液氢工厂——岳阳液氢工厂项目可研报告成功过审;南京恒天领锐岳阳氢能汽车产业园、北京汉氢氢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落户。岳阳还以制氢产业为突破口,逐步培育并完善了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机遇挑战并存
近年来,全国许多省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氢能技术突飞猛进,不再单纯依赖进口,大部分都能自主研发生产。”陈立新说,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为该产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目前,氢能制储运技术基本成熟,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已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上汽、广汽等车企加快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研发。
2020年9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目前,湖南已有十几个地方宣布即将出台氢能规划。长沙、株洲、湘潭等都在谋划发展氢能产业。株洲于2019年7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湘潭引进了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生产项目。
未来氢燃料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成为趋势,国家实施“能源安全战略”“新基建”等为建设氢能城市和发展氢能产业带来新机遇。陈立新认为,湖南要抢抓这波机遇,建议由岳阳市牵头申报湖南氢能示范应用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城市共同参与。通过各地优势促进氢能源产业集群的建设,错位发展,合作拓展应用市场。
“湖南在制氢、运氢、产业配套方面已具备先天优势和基础。”陈立新介绍,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大制氢企业,氢能资源丰富,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制氢技术。在运氢方面,巴陵石化在长距离管道输氢方面拥有成熟技术,氢能配套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湖南氢能源产业在储氢、市场应用、人才队伍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为补齐该短板,需要大力培育各方用氢市场,实施“氢能人才工程”。
陈立新建议,湖南在氢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进一步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各种要素资源,加强与武汉、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交流合作,形成氢能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