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我是你们的导游谭茜……”7月的韶山,绿意盎然,韶山市音召旅行社导游谭茜接待了一批来自湖北的客人,这批游客年龄大多在50至60岁,谭茜给他们安排了一条既涵盖红色景点,又兼顾舒适休闲的旅游线路。
“游客量比疫情期间多了很多,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游客少,而是导游安排不过来。”谭茜说。
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尤其是暑期到来,导游变得特别紧俏。近日,省政协“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意见的贯彻实施情况”民主监督调研组走访调研时发现,在益阳、株洲、常德等地均不同程度出现导游紧缺问题,但作为旅游城市的张家界,导游数量却出现急剧回升现象。
导游缺口凸显
“文旅市场复苏以来,旅游业恢复迅速,但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缺导游、缺酒店、缺车辆,供应链跟不上,有团进不来,甚至哄抢资源的局面。”长沙市旅行社协会会长蒋燕妮说。
“益阳市有挂靠导游近400人,但在一线带团的导游不足一半。尤其是疫情3年,很多导游因生存压力纷纷转行,所以各旅行社出现了导游紧缺的现象。”益阳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副会长刘少军介绍。
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研学事业部副主任白静在导游一线工作了18年,她如今负责桃花源景区研学接待及重要游客接待讲解服务工作。她表示,导游是目前景区最大的人才缺口。
株洲也面临同样问题。株洲市旅行社协会导游分会会长陈欣介绍,株洲市注册导游共454人,同样因疫情有所流失,目前在一线带团导游以兼职导游居多,很多旅行社面临缺少高素质、有专业讲解能力的好导游的困境。
从全省范围来看,导游回归的速度不及文旅市场恢复的速度,导游缺口逐渐凸显。据省文旅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注册并年审的导游共22784名,而2019年这个数据是24073名。
多因素制约队伍壮大
导游队伍建设是旅游服务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他们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推动者,更是讲好各地故事的生力军。业界人士认为,除了此前疫情的影响外,还有多种因素制约导游队伍的壮大和回归。
“现在房车旅游、户外露营、红色旅游、祈福祭祖、康养旅游等细分市场开始出现,导游素质及业务能力逐步成为旅游线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陈欣表示,单纯的导游技能已难以满足如今的旅游市场主体。
益阳市旅行社协会导游分会会长昌朝辉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再造,消费者消费行为和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自驾游游客激增,导游执业模式也跟着发生变化。游客对高素质导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游客满意度的高低。
陈欣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出台相关奖补措施,同时通过比赛、评优评先等方式发掘、树立和宣传推介行业榜样。行业协会、旅游企业要关心导游成长、关注导游需求,给予导游更多的归宿感和职业荣誉感。
“工作不稳定是导游们最担忧的问题,此外很多人觉得导游职业社会地位不高,客户尊重和社会认可与其他职业相比更难获得。”谭茜说,这一点在疫情影响下被放大,企业上班朝九晚五稳定性强,对很多人来说更有吸引力。谈及依旧坚守导游岗位的原因,她表示,和大部分留下来的同行一样,还是喜欢导游职业的自由。
期待寻求破解之道
导游的紧缺,促使各地旅游市场主体创新求变,寻求破解之道。
5月中旬,长沙市导游协会与长沙市旅行社协会联合举办了“导游回家”活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导游队伍建设、导游培训、线路开发等方面多维度开展紧密合作,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近期,株洲市旅行社协会导游分会与株洲师专开展校企合作,带领150名旅游专业学生到各大旅行社进行实训,促进导游队伍建设。
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正与高校对接,助推培养一批符合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昌朝辉认为,建设导游队伍,需要全省上下联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以及导游自身等多方发力,才能取得成效。要为导游群体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搭建更高平台、拓展更大发展空间,让导游重树信心、重提技能、重展形象、重回赛道。
业内人士表示,旅游景区的“内功”修炼至关重要,要打造旅游“爆款”产品,推动文旅业态丰富、产品升级,才能“筑巢引凤”,激活导游队伍建设一池春水,也才能推动导游从呼吁回归到主动回归的转变。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