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升学并重、德育与技能皆优。”在长沙航天学校,这一办学目标成功实现。近年来,长沙航天学校顺应职教新政,迎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已成长为具有鲜明航天航空专业特色的卓越优质中等职业学校。
“‘人人有特长,个个有成长’是我们的办学特色。”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航天学校校长廖万忠说,要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又能进入企业就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长沙航天学校开展“四风”专项活动。
深化教改 锐意创新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长沙航天学校是长沙市教育系统第一批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曾经,长沙航天学校的多年企业办学历史导致管理方式粗放。廖万忠上任以后,深入贯彻职教新政,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锐意改革,优化科室职能,通过“废、立、改”等措施,形成了以《长沙航天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完备制度体系。
学校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引领,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让全体教职工做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和创新者,有效改进了管理模式。
从2017年开始,学校开始跨越式发展,2021年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了创建省“双优”校的目标。目前,正朝着高品质发展阶段迈进。
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长沙航天学校积极构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社团育人”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打造素质教育航天模式。
学校依托于湖南航天发展园区,构建独具特色的航天校园文化,以读书塑造智慧、音乐塑造情感、绘画塑造创造、书法塑造内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航天精神、校训有机结合,致力培养学生“愿奋斗、肯钻研、善创新、会合作”的品质,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人人有特长,个个有成长”,100多个社团让学生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贯穿。学校多次承办国家、省、市德育工作大型活动,2021年,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中职学校牵头单位,承办了全国德工委会议,航天德育品牌在全国得到高度赞誉。在多样的德育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为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坚持内培外引,优化师资结构,全面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大师名师不断涌现,名师大师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学校有教育部国家级名校长培养对象1名,长沙市政府教育督学3名,正高级教师4名,长沙市教育专家、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思政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老师比例88.36%,位居全省前列。近5年,学校教师获国家级奖励16人,省级93人,市级337人次。
作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楚怡“双优”(A档)中等职业学校、长沙市楚怡“双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中国航天部重点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24项国家省市级荣誉,4次荣获长沙市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一等奖,逐步成为长沙市领先、湖南省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
长沙航天学校举办阳光体育活动。
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
促办学模式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和产业发展。为此,长沙航天学校着眼产业,紧密对接长沙17条新兴产业链,全力打造服务于长沙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业,开设了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航空旅游服务、商贸五大专业群共16个专业。紧紧围绕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两大省市级优质专业群,结合航天航空特色专业,实现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链接轨。
同时,大力实施中高职衔接办学探索,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护”和“现代通信技术”两个五年制大专班,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长沙航天学校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充分依托湖南航天军工企业及自办企业引企入校,加入多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形成“校厂一体、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在长沙航天学校,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课堂即车间、课题即产品,真正实现了产教高度融合和校企培养与需求的无缝对接,拓宽了“一体两翼、产教融合”办学渠道。
2023年,学校联合长沙中兴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师范大学共同发起了5G应用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长沙航天学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4个项目均被湖南省教育厅推荐至国家教育部。
近5年,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41人次、省级奖项225人次、市级奖项517人次。学校本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均达99%以上,连续多次被上级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大专、本科录取率高达85%以上。学校出尽“实招”,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不断书写新篇章。
长沙航天学校师生亮相全国读书展会。
强教学 拓内涵
树中国特色职教品牌
职教也能生发擎天之梦。近年来,学校努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助推师生合作交流,学校8位老师奔赴德国等地培训,组织上千名学生参观国际博览会。学生通过零距离接触世界各地的最新产品,迁移课堂理论知识,拓展了视野,树立了建设强国、成为大国工匠的信念。
学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入围第二批“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共建互认项目”立项建设单位,与武汉中经集团签订中外合作办学备忘录。参与了3个课程标准的制定,并着手开展“鲁班工坊”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海外职业教育市场,还将设置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学校培养学生教育案例入选2023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职教教育故事选集,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中职学校。
学校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已与老挝巴巴萨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学校共有50多个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课题立项。其中,《一体两翼三循环 多向发力育“双师”》办学案例,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100个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之一,省级课题的重要成果——《应用文拟制与办理实训教程》一书已纳入湖南省教材征订目录单。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或者案例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达到40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3篇、省级奖励185篇、市级奖励202篇,获奖比例和等级居省市兄弟学校前列。
学校还积极组织各教研室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开发了30多本校本教材。思政教师团队设计了“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第一课,面向全省70万中职师生播出。《岗课赛训融合推进区域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实践研究》获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五评两查”:湖南中等职业教育评价创新》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近年来,学校办学经验在国家级论坛、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数十次,有效提升了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迈向新征程,廖万忠说:“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抓住争创全国千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契机,为构建‘长沙职教范式’、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及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贡献航天智慧,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而不懈努力奋斗。”
文 | 蔡烨 庞焕美